通讯员 钟园园 王嘉华 本报记者 马丽红
本报讯 “过去的错误不能定义我的一生,只要重新开始,我也可以做正义的使者。”近日,18岁的小俊(化名)在平阳县检察院检察官的见证下,郑重地接过了“公益诉讼协查员”聘书。这是他收到的一份特殊成人礼。
2023年12月,16岁的小俊在社会青年的蛊惑下,出于“哥们义气”与小李(案发时未成年,已另案处理)相约打群架,双方斗殴致使他人受伤,最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公安机关移送至平阳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细致审查案件事实、证据,经过社会调查和家访,认为小俊的是非观存在偏差,没有完整的家庭陪伴,才会把“哥们义气”当救命稻草,对其进行教育矫治才是关键。“我父亲正在服刑,见不到面。母亲每天打零工,连和我说话的时间也很少。我觉得世界上已经没人管我,有人叫我去‘帮忙’,我就想着不能‘掉链子’。”后来回忆起那场群架,小俊懊悔不已。
2024年7月,平阳县检察院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置6个月考察期。为精准帮教小俊,检察官与社工成立帮教小组,为其量身定制帮教方案。经过心理疏导和教育,小俊慢慢学会分辨义气与违法的边界,增强了法治意识。“孩子犯错,我也有责任,感谢你们给他机会。”在平阳县检察院未检办案区,小俊母亲说。
令人欣慰的是,小俊在考验期内不仅遵守帮教考察规定,还做了件好事。“检察官,我有线索要举报!”原来,他发现有商家不仅在线上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还通过跑腿出售管制药品。据此,检察官展开调查,发现这类问题不是个例。平阳县检察院向市场监管、烟草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开展综合治理,加强对烟酒销售等行业的监管。之后,全县281家药店被排查,7家违规门店退回了库存药品,3家没严格审核处方的药店也完成了整改。
如今,已通过考察期被不起诉的小俊多了个习惯:每次路过药店、便利店,都会多留意一眼。“要是再发现违规的情况,我肯定第一时间告诉检察官。”想起自己误入歧途后和检察结缘的经历,他说:“检察官给我上了一堂比课本更生动的青春成长课,在我心中种下正义的火种。现在有了公益诉讼协查员这个新身份,我更要为社会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