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现在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生活”
日期:08-27
本报首席记者 许梅
通讯员 祝文凯 郎丰平
本报讯 “我更喜欢现在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生活。”暑假末尾,面对上门走访的龙游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俞向成、建德市人民法院寿昌人民法庭庭长李志华,12岁男孩小凡(化名)主动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
去年9月,小凡父亲吴某从老家建德来到龙游法院塔石人民法庭起诉,称和妻子林某因性格、习惯等不合,时常争吵、分居已久,要求离婚,小凡由自己抚养,林某每月支付抚养费1500元。
时任塔石法庭负责人俞向成深入了解矛盾成因。原来,吴某和林某由于工作、生活分居在建德、龙游两地,信任感、安全感逐渐缺失,经常因琐事闹不愉快。即便在法庭组织调解时,二人仍在争吵,还互相指责对方对孩子未尽到应尽的义务,孩子应由己方抚养。
考虑到小凡已年满8周岁,俞向成打算询问小凡的意见。吴某、林某各自在两地工作,平日里小凡被托付给在建德老家的爷爷奶奶抚养。俞向成随即依托与建德法院建立的司法跨域协作机制,邀请李志华一起前往调查。
来到吴某老家,只见小凡靠着墙坐在板凳上发呆。屋子没有空调,仅有的一台风扇对着小凡吹,年迈的爷爷奶奶坐在一旁,拿着扇子驱热。得知法官来意,二老希望法官能帮忙调解,劝夫妻和好,齐心协力照顾孩子。老人眼角泛起泪光,小凡也抽泣起来。
“我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吗?爸爸妈妈一见面就吵架,我害怕……”被问及自己的意愿时,小凡的回答让俞向成、李志华感到揪心。
对法院而言,办理离婚案件不仅需要对婚姻关系维持或解除作出裁判,更需要全盘考虑,尽最大努力降低父母离婚对子女、对家庭的影响。
“小凡马上要上初中了,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照顾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好的办法是挽救和修复。”调查结束,二人达成共识,制定“分头”开展背靠背调解的方案。
俞向成联系在龙游的林某,李志华联系在建德的吴某,分别向他们告知小凡的想法。听到孩子心声,吴某、林某内心均有所触动,对常年缺失小凡的成长表示愧疚。以此为契机,俞向成、李志华又从婚姻的宽容度、严肃性和家庭的重要性等角度展开调解,引导二人担起夫妻、父母之责。慢慢地,双方态度趋于缓和。俞向成、李志华建议二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保持积极沟通,主动参与亲子活动,学习父母之道。
法官的劝说指导,令双方“心结”渐渐松动。十多天后,俞向成接到吴某来电,表示二人冷静思考、交流后,决定重新开始共同生活,林某同意去建德工作,二人将小凡接回家中照顾,特向法庭申请撤诉。
俞向成随后向二人送达撤诉裁定,并发送案后寄语,表示他们会持续跟踪关注小凡生活情况,希望二人珍惜机会,用实际行动修复家庭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