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京剧 一声枪响 一张奖状 一支笔
日期:08-27
(上接1版)
一张奖状
2019年,奶奶临终前反复叮嘱我的父亲:“要把新四军的故事、浙南革命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宣传的‘枪声’不能停。”
受奶奶的影响,我的父亲张文星大学时选择了浙师大政史专业,后来又到北师大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一辈子从事历史学科教学。
退休后,父亲担任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南分会常务副会长,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红色宣讲中。我的母亲刘丽丽是父亲宣讲时PPT翻页的“宣讲搭档”,陪着父亲走进中小学校、机关社区,讲奶奶那一代人的故事、讲新四军的历史、讲隐蔽战线的忠诚。至今,父亲已宣讲超过500场,听众超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学生。
2020年,父亲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那年的冬至,他把这张奖状轻轻地放在奶奶墓前,作为回应奶奶遗嘱的交待。
一支笔
如今,我是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跟着父亲走访革命后代,用一支笔记录更多老革命家的口述历史。
我们去江西南昌采访方志敏的女儿方敏,也曾在苍南的山路上寻找当年的联络点旧址。越来越多被尘封的故事,重新被书写记录下来。
我常想起奶奶唱的京剧,想起父亲讲的革命故事,也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中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做一名记者——不是为了书写传奇,而是继续传播“革命精神的枪声”,为了让更多人记住普通人如何在家国危难的时代变革中选择勇敢、选择坚持、选择相信。
8月12日那天,我的儿子施念也来到云居山缅怀太奶奶。儿子好奇地指着纪念碑问:“妈妈,这里睡着太奶奶吗?”我轻声告诉他:“这里睡着很多太奶奶太爷爷,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巨大努力。”
俯瞰杭城,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我的奶奶李慧娥,她的一生是那个年代无数平凡人的缩影——在需要的时候坚守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就是我奶奶的故事,也是我家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责任、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但那一声京剧、那一声枪响、那一张无声的奖状,穿越时间,使得我的笔尖依然滚烫。真正的纪念,是接续那些未尽的理想;最好的传承,是让历史的星火在我们手中继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