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宇皓 本报记者 王春苗
本报讯 近日,因一首《赶时间的人》火遍全网的“外卖诗人”王计兵,走进浙江省第二监狱,向罪犯们讲述了他和诗歌的故事。
王计兵动情分享了自己坎坷却励志的人生经历:他曾是拾荒者,在城市的角落捡拾生活的碎片;也曾是淘沙人,在河道里与泥沙为伴;如今作为外卖骑手,在大街小巷穿梭,也在奔波中捕捉文学灵感。“诗歌像我生命里的一颗糖,总能在苦涩中给我一点甜。”王计兵质朴的话语直击人心,他将苦难写成诗篇、用文字照亮生活的经历,让在场罪犯深受触动。他鼓励罪犯“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那颗糖,加入生命之水中,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滋味”。
罪犯臧某颤抖着朗诵王计兵的诗作《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当念到“让爱在爱里就像时间在时间里”时,他忽然停下,对着王计兵深深鞠躬,“我曾用权力换虚荣,是你让我明白,做个好人比什么都珍贵。”更令人动容的是罪犯邹某的弹唱,他把王计兵的诗作《月光下》谱成了歌。当旋律响起时,王计兵热泪盈眶,“我在这歌声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为这首诗注入了重生的力量。”
“想不到他们会如此热情。”王计兵有些惊喜。这份热情,藏在罪犯们提前自发组织的《赶时间的人》读书会里,藏在月初“建新悦读会”上热烈的讨论里,更藏在监狱8年如一日深耕的“阅读”土壤里。自2018年起,阅读修心便成了浙江省第二监狱的主旋律,罪犯们把忏悔写进诗行、把期盼揉进韵脚,一本本集结成册的《高墙诗集》里,残缺的灵魂正在文字里慢慢缝合。
这场关于诗歌的“约会”,亦不是孤例。今年以来,“中国好人”彭清林跃入钱塘江的勇气、“菜场女作家”陈慧在市井里写下的人生感悟,都曾在这里引发过长久的回响。就像副监狱长陈日飞所说:“阅读与写作是剂良药,能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让蒙尘的良知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