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拉萨只用2分钟就找到我,但我已湿透”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000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陈立波 通讯员 张源杭

  本报讯 这几天,杭州持续高温。而在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基地里,全省的搜救犬和训导员为备战第九届全国消防搜救犬技术大赛,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项训练。

  8月26日8时30分,记者来到基地时,搜救犬惊云正在训导员肖振康的带领下进行着障碍栅栏、障碍三级跳等科目训练。惊云动作娴熟、帅气,“惊云是马犬,属于比利时牧羊犬的一种,爆发性和敏捷性都超强,而且服从性高,是消防搜救的‘全能突击手’。”肖振康介绍。

  记者对着惊云赞叹不已时,训导员王科峰凑过来,神神秘秘地问:“想不想去废墟救援现场,和搜救犬拉萨打个配合?”据了解,整个废墟现场100多平方米,模拟了地震等灾害发生后房屋倒塌的场景,各种断裂混凝砖块也是棱角分明,而且还针对性地设置了多个地下空间用以真实模拟人员被困地下的情况。

  王科峰先将拉萨栓在训练场外,然后拉着记者来到一处废墟,神秘地扒开一层碎砖块后,出现了一个圆形盖板,打开后下面便是模拟人员被困深约2米的地下井道。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王科峰就示意记者赶紧钻下去,“下面有点闷,你忍一忍,不能发出任何声响,直到拉萨找到你”。说着,他盖上了盖板。

  虽然井道内的温度并不比室外高,但因为空间狭小,记者明显感觉到有点透不过气来,额头上的汗珠也开始顺着脸颊往下流。

  听到王科峰喊了一声后,记者开始在心里默默计时。拉萨在废墟现场奔跑的声音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也就2分钟不到,它便在记者所在位置的上方叫了好几声。王科峰随即赶来,打开了盖板。

  从井道出来时,记者的T恤已经湿透。王科峰告诉记者,拉萨刚满3岁,是史宾格犬,身体小巧,在废墟救援中比较灵活,能很好地进入狭小空间,是搜救犬里的“探险家”,已完成过多次搜救任务。

  “日复一日的训练,只为救援现场的每一次搜救更快更精准。”王科峰介绍,目前是备战第九届全国消防搜救犬技术大赛的冲刺阶段,全省59头搜救犬经过层层筛选后只有8头能代表浙江队参加比赛。考虑到高温天气的实际情况,训练计划也专门进行了避高温的调整,训导员和搜救犬每天清晨5点半先开始室外体能、障碍、废墟救援等科目训练,待温度升高后转为室内的服从性、箱体气味等科目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