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晒下,登上101米登高车是种什么体验?
日期:08-14
本报记者 陈立波 潘旭萍
实习生 俞晨露 通讯员 李政明
本报讯 8月13日上午,杭州气温36℃。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杭州上城消防救援大队复兴站,与消防员一起登上101米登高车,感受消防员的训练日常。
记者赶到消防站时,101米登高车的驾驶员朱继平刚将车辆开出车库,在操场上将车辆支架展开,然后在每个支架的正下方摆上数十斤重的木质枕木和塑料枕木,确认对准后,再用支架将车身完全顶起。
朱继平告诉记者,101米登高车操作时最关键的是要平稳,所以车辆停放时要仔细检查地面是否足够结实、平整,绝对不允许停在管道、窨井等区域附近,支架底部要与枕木准确贴合,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移动。
忙活了将近10分钟,101米登高车升降前的准备工作完成,此时,朱继平的额头已挂满豆大的汗珠。穿戴好头盔和抢险救援服的记者跟随他登上操作斗,绑好安全带。朱继平接着便熟练地操作起来,一边升起大臂,一边抬起二臂,并不断转向调整角度,以确保登高车整体保持重心稳定。
随着高度不断升高,风速开始变大,朱继平脸上的汗水很快被风吹干。在30米高度的位置,太阳直晒,记者脸上不停出汗,但随即就被吹干,脖子处倒是有汗水流下,抢险救援服里面的T恤也开始湿润。
约9分钟,登高车升到了70米高空,此时周围的建筑都已经在记者脚下,周边美景一览无余:南面的钱塘江江面上,运沙船一条接着一条,东南方向的钱江世纪城标志性建筑大莲花清晰可见……只不过,操作斗时不时被风吹得晃动一下,让人有点小紧张。
“现在的风速是4.5级,到达8级就不能继续上升了。”说着,朱继平再次操作,将登高车继续上升。约15分钟,朱继平提示现场风速即将达到8级,无法继续上升,高度已达到了92米。此时,不知是因为被太阳直晒,还是心里紧张,记者身上的T恤已完全湿透,也没有心情欣赏眼前的风景,双手紧紧握住护栏,只盼着能够早点回到地面。
又经过“漫长”的20多分钟,记者终于重回地面,赶紧脱下抢险救援服,里面的T恤都能绞出水了。朱继平也热得满脸通红,但他的训练还没结束,他接着操作,将车辆支架收回,再把沉重的枕木放回车内,最后将车辆倒回车库,此次例行训练用时50多分钟。
“练为战,每个岗位都要随时随地保持高战斗力。”复兴消防救援站站长章寅说,虽然101米登高车使用频率不高,但也必须以更快更精准的要求进行日常训练,“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