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全链条司法服务激活民营经济动能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00006版:平安       上一篇    下一篇

女企业家走进萧山法院参加“法润巾帼”沙龙

  通讯员 金晴阳 谢迪 本报首席记者 许梅

  “经营企业就像海上航行,法律好比是护航的船帆,既能助我们扬帆前行,也可以帮我们抵御风浪。”杭州市萧山区一家老牌民营企业的负责人经常这样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萧山的金名片,民营经济根深叶茂,企业家们以“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劲头迸发活力,这背后离不开司法力量护航。长期以来,萧山法院聚焦涉企案件审判,从打击内部腐败到助力企业重生、从高效解纷到精准服务,司法护航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全链条,让这片土地上的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涌动。

  “破立之间”优化市场生态

  “原股东恶意转让股权逃避出资,19位债权人的931.98万元债权悬而未决。”某科技公司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时,留给了管理人一个“烂摊子”。萧山法院及时介入,不仅指导管理人完成债权核查,还针对性提起追收未缴出资诉讼。针对未履行部分,执行程序迅速跟进,通过查封房产、扣划存款,强制到位389.34万元填补资本缺口。去年,该企业以20.3%的普通债权清偿率实现有序出清。

  这是萧山法院用“执转破”机制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2022年至2025年6月,该院已推动280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通过重整、和解机制挽救困境企业30家,累计盘活账面资产80560.7万元。每一家企业的有序出清,都为优质经营主体腾出了发展空间。

  “破产审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仍有极少数人企图通过‘假破产’实现‘真逃债’。”据该院民三庭介绍,近年来,萧山法院持续加强对破产逃债和虚假申报债权等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净化破产司法环境。比如,某鞋业公司破产之前,职工与债务人串通伪造劳动合同,主张劳动债权。法官查实后对职工罚款5000元,同时,利用案件中潜在利益联动因素,促成债务人积极配合管理人工作并偿还债务,将案件普通债权清偿率从0提升至27%。日前,该案入选浙江省打击破产逃债和虚假申报债权典型案例。

  司法的智慧不仅在“破”,还在“立”。萧山区膜材料小镇是当地重点打造的创新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一宗土地却因租赁纠纷陷入腾退僵局,导致项目推进被按下“暂停键”。萧山法院主动联合镇街、项目专班多次实地踏勘,在府院联动机制驱动下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当土地顺利移交的那一刻,小镇产业链布局的“堵点”应声打通。

  “惩护并重”守护企业权益

  一直以来,民营企业家对于依法严惩企业内部“蛀虫”的呼声很高,内部腐败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位于萧山的某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就曾遭遇过这样的难题。

  2015年至2020年间,该企业总经理周某、副总经理刘某伙同销售员许某虚设空壳公司,通过截留差价私分470余万元,让企业蒙受巨额损失。案发后,3人全额退赃并主动投案,萧山法院审理认为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最终,周某、刘某作为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许某作为从犯获刑2年6个月、缓刑4年并处罚金。这起案件的判决,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剜除了企业内部的腐败“毒瘤”。

  去年,萧山法院审结涉企腐败犯罪案件51件,从非法转移合伙企业巨额资金的企业实际管理者,到贪污公款且受贿的某国营公司副经理;从挪用租户水电费的园区主管,到为谋私利行贿的供应链公司负责人……都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

  司法的刚性不仅体现在审判上,更延伸到判决后的执行。在一起医学科技公司与医院的买卖合同纠纷中,萧山法院判决医院支付8万余元货款及违约金,对方却以“拒收文书”“转移款项”等方式逃避履行。执行法官核查后发现,该医院不仅正常经营且流水超百万。面对此种行为,法院迅速冻结扣划款项,并将负责人涉嫌拒执的线索移送公安,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向广大民营企业家传递安心谋发展的强烈信号。

  2022年至今年6月,萧山法院累计审结涉企案件159512件,其中刑事案件81件、民事案件46652件、行政案件1476件、执行案件46738件、调解案件63570件;此外,移送拒执犯罪线索案件200件,司法拘留939人。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司法守护企业权益的坚定:既要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更要让守法企业安心经营。

  “供需对接”提升服务质效

  接过《涉诉信息澄清证明》时,民营企业家高女士的眼眶红了。不久前,她的公司因一笔货款纠纷被列入失信名单,眼看多个订单就要告吹,法院核实到公司已履行完毕义务后,第一时间删除失信信息并出具澄清证明,让企业顺利“摘帽”。“这张证明不仅是信用的恢复,更给了我们继续发展的底气。”高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家的心声。这样的信用修复机制,正惠及更多经营主体。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萧山法院已将98条企业失信记录屏蔽或撤销、将505条企业限高记录撤销。

  企业家是市场中的弄潮儿,各行各业中的“她”力量不容小觑,更需要法治守护。今年初春,萧山区妇联邀请30多位女企业家共赴法院参加“法润巾帼”沙龙,女企业家们现场抛出“用工管理漏洞怎么补”“信用修复有哪些流程”等高频问题,法官们结合实际案事例逐条拆解,从法律风险防范到纠纷解决路径,聊的都是企业最关心的“实在事”。这场对话,让法治真正成了托举“她力量”的翅膀。

  为了让服务更对“胃口”,萧山法院做足了“绣花功夫”:修订《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提示100条》2.0版,从合同签约到知识产权保护,绘制7大板块风险图谱,相当于给企业配了一本“法律防护手册”;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业团队集中办理买卖合同案件,让涉企案件驶入“快车道”;推动成立律师调解中心,仅2024年分流至市场化组织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826件,市场化解纷诉前调解成功率40.2%,某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甚至创下2.5小时解决涉企代位权纠纷的纪录,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就能化解难题。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萧山这片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上,法治需求旺盛,对此,萧山法院既保持着“有求必应”的主动,又掌握好“无事不扰”的分寸,让法治成为护航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从依法惩戒筑牢底线,到善意执行传递温度,再到精准服务赋能发展,萧山法院以法治护航让民营经济“活水涌流”。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和司法保护体系的日臻完善,这片法治沃土上的经营主体正以更昂扬的姿态逐梦前行,共同书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