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五地法院跨域协作守护“上山文化”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00006版:平安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陈贞妃 通讯员 石巧巧

  本报讯 一粒沉睡万年的碳化稻米,不仅揭开了东亚稻作农业起源的密码,更见证了中华文明早期先民的智慧。近日,在“法护上山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主题活动上,金华、绍兴、衢州、台州、丽水五地法院齐聚浦江,共同签订《“法护万年上山 共筑文化屏障”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浙中五地法院在以“上山文化”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跨区域协同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自2000年在浦江被发现以来,以上山遗址为核心的文化区域不断刷新考古认知。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实证了东亚地区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为研究人类早期定居社会形成提供了关键钥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分量。

  目前,已发现的20余处上山文化遗址群,主要分布在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地。根据协议,五地法院将结合以上山文化遗址群为代表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情况,在强化审判业务、提升司法保护效能、拓展多元共治路径等方面开展跨域协作。

  “比如针对涉上山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审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将由侵权行为地或遗址所在地法院集中管辖。对于跨区域重大刑事案件,则由五地中院根据最有利保护原则协商确定管辖法院。”金华中院环资审判庭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金华法院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方面已有诸多探索,构建了包括金华火腿、“两头乌”、“磐五味”道地药材等在内的地理标志品牌司法保护矩阵。但目前,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仍面临保护专业性要求高、对象日益多元复杂、跨部门跨区域协同需深化、法治供给有待完善等挑战。此次签订协议,目的就是要推动形成“制度联动、资源共享、技术赋能、社会共治”的跨区域司法保护格局,凝聚司法保护合力。

  据悉,五地法院将在打击犯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等领域,推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规则,进一步消除责任盲区、通畅跨区域协作。同时吸纳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行业专家担当人民陪审员或专家顾问,为技术事实查明与文化价值判断提供支持。在司法保护效能提升上,则将通过培育打造跨区域司法协作精品案例和优秀司法建议,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审判白皮书,通过巡回审判、院长开庭、公众开放日等方式,凝聚“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