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民企“心上事”就是法院“上心事”

日期:08-07
字号:
版面:00007版:天平       上一篇    下一篇

金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携商事审判团队走访金华市水果批发市场

  通讯员 戴华一 胡雪华

  近年来,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法院以法治之力擦亮最优营商环境“金名片”,打出依法解纷、善意执行、精准服务等法治“组合拳”,为民营企业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让企业在更安心、更舒心的环境里拔节生长。

  打好企业品牌“维护战”

  “辛辛苦苦研发的产品被假货挤占市场,对我们公司信誉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某高新技术公司负责人郑先生心情沉重。

  原来,从2022年开始,该公司遭受来自假冒产品的困扰——被客户投诉说产品有故障,但公司检测发现,这批高频控制器虽然印着公司的注册商标,也有产品合格证,但产品核心部分不一样,并非该公司供货。他们立即报警。经公安侦查,一条生产假冒注册商标的产业链浮出水面。被告单位某环保设备公司、被告人齐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购买二手高频控制器及外壳,自行仿制标签贴纸、产品合格证等,对外销售假冒某高新技术公司注册商标的高频控制器共计34.96万元,非法获利5.88万元。

  为打击侵权行为,承办法官连夜梳理证据,归纳争议焦点。

  法庭外,法官向被告人齐某某释法说理,告知其将面临的刑事处罚。考虑原告某高新技术公司的实际损失,又多次组织双方协商解决,最终被告人齐某某及其家属主动赔礼道歉,支付经济补偿64万元。

  法庭内,法院敲响法槌,判决被告单位某环保设备公司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罚金6万元;被告人齐某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4万元。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金东法院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构建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效力衔接的全链条保护模式,打造跨区域知识产权案件协作保护机制,联合公安、检察院制定《关于在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进一步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指引》,帮助知识产权权利人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两全执行”助企纾困

  “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今年5月,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两名企业代表露出了笑容。

  某渣土清运公司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因工程款支付问题诉至金东法院,经调解由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向某渣土清运公司支付工程款68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查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短期内现金流紧张,但名下拥有一处市场价值较高的商业房产。若直接启动司法拍卖程序,不仅周期较长,还可能因市场因素导致资产变现价值缩水,影响双方权益的实现。

  为此,金东法院执行局深入研判案情,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最终促成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承诺项目售房资金入账法院查封的账户后清偿债务。

  在法院监督协调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顺利完成房产出售,某渣土清运公司协商后1个月内足额收到了全部工程款,不仅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还最大限度化解了房产企业的债务困境。

  2024年,金东法院涉中小微企业案件执结到位1.03亿元,促成企业信用修复66次,帮扶纾困企业22家。

  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

  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金华水果批发市场)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果品集散供应基地,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果品批发市场”。市场内共入驻300余家中小企业、个体户,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事纠纷也在逐年增加。

  “当时我们觉得做生意讲的就是信任,白纸黑字多伤感情。”某水果销售公司代表懊悔道。2023年,王某某向其收购脐橙等水果,双方仅以口头方式达成交易,并未签订书面合同约定验收方式、违约责任等。当王某某拖欠近10万元货款时,该公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无奈之下诉至金东法院。由于缺少书面合同、往来交易记录等关键证据,最终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这并非个例。2025年上半年,金东法院已受理发生在金华水果批发市场的买卖合同纠纷50余件,交易行为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纠纷化解机制弱等问题较为常见。

  办理个案不难,治理一片更为重要。金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陆军传携商事审判团队走进水果市场,与市场管理方、商户代表和运输行业从业者深入交流。今年以来,向商户发放《水果市场交易风险防控指导手册》54册,通过共享法庭开展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20余次。同时,向水果市场制发综合治理一号司法建议,从加强法治宣传、强化合同风险防控、健全多元共治机制三方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据悉,市场纠纷调解结案数同比上涨167%。

  “我们通过‘接地气、听得懂、用得上’的普法方式走进市场,让商户们在经营中既守住法律底线,又用好法律武器。”金东法院商事审判团队负责人说,“法治环境优化了,商户经营更安心,市场活力自然提升,这正是我们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