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政法融媒体中心 杨宁 通讯员 朱秀敏 董凯伦
本报讯 近日,台州市椒江区某童装厂负责人走进椒江法院,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交到执行干警朱秀敏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谢意背后,是一段跨越千里、历时3个月的执行攻坚。
去年,这家童装厂因买卖合同纠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程序启动后,朱秀敏团队经排查,没有发现被执行人兰某名下任何可供执行财产,另外,兰某面对法院传唤也始终“躲猫猫”。
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朱秀敏团队认为“越是刻意隐瞒,越可能藏有猫腻”,没有轻言放弃。连续数周,执行干警像拆解精密仪器般梳理线索,反复查控比对,深挖兰某的社会关系网。终于,他们在某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中发现突破口:兰某在辽宁多家保险公司投保的10余条记录里,有4份保单具备实际现金价值。这一被精心隐藏的“小金库”成为执行破局的关键。
跨区域执行的挑战接踵而至。保险归属地远在辽宁,委托当地法院协助查询、沟通冻结流程等环节需精准对接。执行团队迅速与辽宁相关法院建立协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反复确认保单信息、法律文书及执行权限。朱秀敏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辽宁专线”的每一步进展:第N次委托查询、第N次协调冻结,甚至连快递单号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经过3个月不懈努力,在两地法院紧密配合下,兰某的保单现金价值被成功冻结、依法扣划。执行款陆续到账,童装厂负责人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