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扎根基层治理 乡土绽放青春活力
日期:07-30
通讯员 周晋鹏
二十年光阴流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安吉余村深深扎根,如今已枝繁叶茂,成为中国乡村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安吉以“余村经验”为基础,以青年力量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生态筑基,探索出“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治理新路径,让青春梦想在山水间茁壮成长,激荡起乡村共富的蓬勃春潮。
治理创新:
青年议事,高效解纷
从教师、民宿主理人到天荒坪镇大溪村“当家人”,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查李苏的转型始于安吉一场“乡村振兴新青年”恳谈会的感召。虽有满腔热忱,但面对千头万绪的村庄治理工作,她一度感到无从下手。
在“导师帮带制”的支持下,查李苏迅速找准方向:组建“青年创业联盟”,将返乡大学生、电商新农人、民宿经营者等凝聚成村庄发展的“智囊团”。每月举行的“青年议事会”上,青年们畅所欲言,为乡村旅游规划、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建言献策。“现在我们真正成为了乡村建设的主人翁。”联盟成员小陈深有感触。
查李苏坚持用“不打招呼、随机走访”的工作方式,走遍11个自然村,坐在农家小板凳上倾听民声。“查书记来听真话、解难题,我家门口的坑洼路不到一个月就修好了!”偏远村的王大爷由衷赞叹。村民代表大会上新增的“矛盾调解直通车”环节,鼓励代表当面提困难、村干部现场回应,使小矛盾当场化解,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引才聚力:
点灯引路,服务筑巢
丽水姑娘徐巧玲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扎根安吉。这名“93后”干部,如今是安吉县人社局人才开发科项目服务专员。工作中,她展现出“拼命三娘”的作风,潜心钻研政策文件、虚心请教前辈,一年间驾驶电动车,行驶里程超2万公里,足迹遍布“智慧谷”“两山未来科技城”等产业平台,陪同百余位客商和人才考察安吉发展优势。
为提升服务精准度,徐巧玲精心整理出涵盖园区规划、融资需求、人才政策的《接待问答手册》。如今,还助力“小陈戏剧工作室”顺利落地。每当听到创业者称赞“安吉靠得住”并看到项目开花结果,徐巧玲都深切感受到青年成长轨迹与城市发展脉搏的同频共振。徐巧玲说,愿以更精细、更温暖的服务,持续汇聚青春动能。
产业共富:
国潮赋能,竹林生金
一条“余村全球合伙人”招募令,深深触动了在上海工作的陈喆。家乡蓬勃的创业氛围令他振奋不已:青年们用生态农场活化竹林、以数字技术焕新传统手艺、在古民居经营设计空间。最打动他的是家乡对创业者的真诚支持。怀揣着这份感动,他带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国漫IP回归故里,用国潮美学赋能乡村文旅发展。团队与上美影联合创作的动画短片《两山小兄弟》,荣获国家艺术基金—乡村振兴共富动画奖项。“能为家乡文化、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这份自豪感,让我们越干越有激情!”陈喆说。
团队更化身“青创引力场”,通过国际国内活动传播“余村经验”,同时培养本地咖啡研学师,带动了一批乡村青年就业。“以前总觉得咖啡是城里人的专属,现在我不仅能拉花,还能讲述咖啡故事,收入也翻了一番。”学员小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当青春梦想深深扎根于绿水青山,当共富的累累硕果挂满生态枝头,在这片以党建引领、治理创新为特色的沃土上,青年力量正以崭新的理念和开阔的视野,成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生态价值转化的探路者、共同富裕的强引擎。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在安吉的绿水青山间,描绘出一幅令人振奋的未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