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解中
长三角政法融媒体宁波中心 黄素珍 通讯员 林挺 唐杰
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是个山区乡镇,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矛盾纠纷,该镇直击其中痛点难点,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解决在乡镇。一件件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当地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打造“三化”调解机制
近年来,塘溪镇根据乡镇乡村乡情特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专业化、精准化、协同化的“三化”调解机制和队伍,精心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调解品牌。
“三化”具体是指:专业化,组建由律师、行业骨干等组成的调解员队伍,确保每起矛盾纠纷的调解都能“以法为据”;精准化,针对人身损害、劳务纠纷等本地发生的高频矛盾,建立“评估前置、责任溯源、动态履行”机制;协同化,联动派出所、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复杂矛盾纠纷实行“多部门会诊”,同时融入“德治”元素,邀请老党员等参与调解,用乡音乡情化解“疙瘩”。
2024年以来,塘溪镇调委会已成功调解纠纷197起,涉及金额320.82万元,有力维护了乡镇和谐稳定、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锚定“专业”二字破局
“没想到,跨期医疗费用还能算得这么清,太感谢调解员了!”近日,塘溪镇居民张同学的家长收到了第一笔赔偿款,对调解员连声道谢。而付出赔偿款的李同学家长,也对调解员表达了谢意,“分期支付赔偿款,让我家也能喘得过气来”。
这是一起学生意外受伤引发的纠纷。去年12月,初二学生李同学下课时在走廊推搡张同学,不幸致张同学的2颗门牙完全脱落。由于张同学已经换过乳牙,必须要进行种植牙手术才能修复,为此,其家长提出5万元的索赔费用。李同学的家长觉得这个数目有点高了,并对种植牙费用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同时也表示以自家目前的经济状况,一次性要支付这么多钱实在吃力。双方家长因赔偿问题产生了纠纷,遂求助塘溪镇调委会。
调解员介入后,针对种植牙费用争议,没有简单地“和稀泥”,而是锚定“专业”二字破局:一方面,引导张同学家长提供本地3家不同等级公立医院的种植牙报价单,3家医院提供的报价单显示每颗种植牙的费用在1.2—2.5万元之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提出了以费用中位数为基准,预留合理波动空间,将种植牙基础费用核定为3.3万元,叠加其他费用后确定总赔偿金额为4万元;另一方面,走访李同学家庭,在核实其家庭经济确有困难后,提出了“按月分期支付”的方案,分12期,每月支付3333元,同时约定,如果逾期则需全额支付并承担违约金。这一方案既保障了受害人权益,又兼顾了赔偿方的履行能力,得到了当事双方的认可。没多久,首笔赔偿款按时到账。
追根溯源找到“正主”
“本以为只能自认倒霉了,没想到调解员帮我找到了真正的责任方。”塘溪镇退休工人王师傅高兴不已。
前些天,王师傅下夜班途中经过某道路改造路段时,被放置在路边的裸露钢管绊倒,致右手腕骨折。王师傅认为自己是在下班路上受的伤,“我这是工伤,单位应该负责”,遂向老板何某某要求赔偿2万余元。何某某认为,自己没有和王师傅签过劳动合同,自身又无过错,拒绝赔偿。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调解员接手后,首先核查了王师傅的劳动身份及用工性质,原来他已办理退休手续,与何某某单位确实没有签署劳动合同,符合民法典规定的劳务关系特征。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者因第三人行为受损的,应由第三人承担责任,雇主无过错则不承担赔偿责任。于是,调解员向王师傅释明“退休人员不适用工伤认定”,并向他解释了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引导王师傅转向“正主”即事故责任方索赔。
为追溯事故责任方,调解员来到王师傅受伤的道路现场,经实地勘查后发现,该道路正在施工,堆放在路边的钢管仅设置了简易围栏,没有设置警示牌,也没有安装夜间警示灯,且钢管堆放也超出了安全距离。经联系施工方,对方承认确实存在管理疏漏,但也提出“王师傅夜间行走时没有注意观察,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针对责任划分争议,调解员以“过错相抵”为原则,提出了施工方和王师傅“7:3”的责任比例,使得这场纠纷顺利化解。另外,调解员还促使施工方在3天内完善了安全防护和现场警示措施,不仅解决了眼前纠纷,还消除了安全隐患,得到周边村民的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