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洪官升 齐明乐
本报讯 多发性盆骨骨折、左髂动脉损伤……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湖州王先生一家陷入绝境,15万元的治疗费用如同大山般压在家人心头。肇事货车司机同样束手无策,巨额医疗费成为横亘在两个家庭间的难题。
近日,通过湖州“警医保”平台,这一难题在短短数天内得到解决——12万余元救命钱精准垫付至医院账户,让双方从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困境中解脱。
长期以来,交通事故医疗费垫付问题困扰着群众和执法部门:伤者无力垫付,肇事方推诿或无力承担,保险公司流程繁琐,家属常因费用与肇事方产生矛盾。针对这一“急难愁盼”问题,湖州市公安局联合卫健、金融监管、保险等单位,创新打造“警医保”联动平台,为交通事故伤员救助开辟绿色通道,破解伤人交通事故医疗费用筹措难题。
“我们首先推动流程重塑。”湖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开设交警、医院、保险三个端口。交警部门上传事故信息和责任认定情况,发起交强险垫付申请;医院机构上传诊疗凭证,发起费用垫付申请;保险公司打造“交强险垫付”“商业险垫付”两大模块,按照伤情分级分类垫付模式,结合阶段性医疗花费和事故责任,计算费用并进行保险垫付。以一起10万元医疗费、同等责任事故为例,平台可迅速垫付5.08万元。
同时,公安机关联合卫健部门分级制定诊疗方案,优化救护车调派、转运和交接,通过警车开道、路口灯控等应急举措,为生命接力保驾护航。机制运行以来,重伤交通事故快速处置率达100%,救治成功率达92%以上,伤者入院平均用时从1小时缩短至20分钟。
截至目前,“警医保”平台在长兴县试点之后,在湖州市全面铺开,共推动11家医院、15家保险公司入驻,帮扶群众化解医疗费用难题301起,垫付保险资金249余万元,最高垫付37.4万元,实现交强险24小时内、商业险3日内完成垫付,垫付费用达到事故责任比例的80%;实现费用结算群众“零跑腿”,交通事故医药费用纠纷“零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平台建设,扩大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接入规模,动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同步升级全流程监管模型,强化智能预警监测,联合多部门打击骗保等违法行为;完善运行机制,加强专业培训与宣传推广,切实解决群众‘筹钱难’问题。”湖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党委委员、政工纪检室主任于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