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喊潮人”:为了几条鱼赌上性命,值吗?

日期:07-29
字号:
版面:00001版: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陈毅人 通讯员 王楠

  钱塘江的涨潮时间,每天比前一天晚半小时。张亦(化名)算了算,7月28日的涨潮时间是在下午1点30分。中午12点,张亦就出发了,他要去“抢潮头鱼”。

  每年夏季,钱塘江潮水大、鱼类多。像张亦这样掐着时间抢鱼的人,每天都有近百人。然而根据《杭州市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办法》,这种危险的“抢潮头鱼”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因为这件事实在太危险——近年来,已有多名抢鱼人被潮水卷走。

  7月28日,记者来到钱塘江二十工段沿岸。

  由于台风“竹节草”的临近,下午1点,岸边的风已十分大,江水也异常汹涌。但通往岸边的道路两侧,仍停放着数十辆抢鱼人的车,他们清一色穿着拖鞋,拿着网兜。

  张亦所用的网兜是自制的,杆子用的是钢筋,渔网是自己缝合的。“潮水来的时候阻力很大,网上买的渔网缝隙太小,用起来很重。”他说今天想干单大的,最好能捞到5公斤以上重的鱼。要弄到大鱼,则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风险,因为潮水来时,大鱼都在滩涂深处。

  到滩涂深处,需经过两道难关,一道比一道难。首先要翻越一个半人高的围墙,难度不大,但落脚点是将近45度的斜坡,稍有不慎可能摔倒。再往前走数十米,就是二十工段沿岸了。

  距离涨潮还有半小时,沿岸已经有不少人。他们有些在树荫底下乘凉聊天,有些已经陆续下江堤了。江堤距离滩涂的高低落差大概6米,两层楼高,下江堤就是第二道难关。

  “以前有一处铁丝网,被抢鱼人剪开,他们从这缺口进入,沿斜坡就能走到滩涂。”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水上)治安分局钱江水上派出所民警刘朝玉说,今年铁丝网加固后,依然拦不住部分抢鱼人。

  记者碰到了两名女士,他们陪丈夫来。妻子在江堤上看,丈夫下江堤抢鱼。廖女士的丈夫来过很多次了,他准备了一根十几米长的麻绳,一端紧紧绑在沿岸附近的公共座椅上,然后把绳子往江堤下一抛,人顺着绳子慢慢往下滑,就到达滩涂了。这也是现场大部分抢鱼人下江堤的方法。

  “危险么肯定有点危险的,但收益高啊,搞不好能抓到几条大鱼。”廖女士说。

  从下江堤走到滩涂深处,还有2公里。一部分先下去的人已经变成了蚂蚁般大小。后来的人,陆续从绳子上滑下去。现场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穿着一件救生衣,扛着一个大梯子,带6名朋友来抢鱼。他把梯子一架,自己先下去了。朋友还没来得及下去,碰上了“喊潮人”。

  “赶紧上岸,你们都不要命啦!”听见“喊潮人”劝导,还没来得及下去的人停止了行动。男子却不听,他收好梯子,自顾自往滩涂深处走去。喊潮人喊破了嗓子,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没有适用于‘抢潮头鱼’管理的法规,即便是民警和渔政部门到场,也仅是没收渔具或批评教育为主,不出事算幸运的,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下转2版)

  (上接1版)

  当天下江堤的人大概有数十个,他们虽然通过了“两大难关”,但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风险”——钱塘江潮水变化无常,速度极快,有时候一眨眼的功夫,就能涨上几米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潮水卷走;另外,滩涂由江底的泥沙沉积而成,就像沼泽一样,内部是松软的,人踩在上面,有可能陷下去。

  下午1点30分,江的东侧出现了一条白线,潮水来了。十几分钟里,潮水从二十三工段抵达二十工段。一拨想抢大鱼的人,迎潮奔去。另一拨人则是等在原地。潮水以多个半圆形的形状向人群涌来,他们沿着潮水边缘,用网兜拼命兜着。

  这天大家“运气”都不好,没人捞到大鱼,只能停留在滩涂上,等潮退时再捡一些小鱼。大家的“运气”也都很好,没有发生事故。

  记者现场还看到,不少孩子为了看父母,爬上江堤,坐在堤坝上往远处看,脚下就是6米的落差。

  刘朝玉说,“抢潮头鱼”以前是钱塘江边人们“讨生活”的方式。那时候物资匮乏,人们是迫不得已冒着生命危险向大自然讨一口饭吃。但现在,社交媒体又带火了“抢潮头鱼”,一些人不知钱塘江风险,跟风赶来“体验”。

  这些年,江段各属地一直在进行针对“抢潮头鱼”的管理。去年末,杭州钱塘区临江街道开展“抢潮头鱼”集中整治,劝返了大批“抢潮头鱼”的人。但目前看来,整治的效果有限。

  潮水退去,滩涂上只留下零星的小鱼和三三两两的人。看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再次抓着绳子爬上江堤,“喊潮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为了几条大鱼赌上性命,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