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俞虹洁
本报讯 “现在,有啥事情,到驿站来问一问就清楚了,真当方便!”近日,在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东白马湖社区的“平安驿”里,刚咨询完相关政策的居民王大妈笑着点赞。运行仅3个月,这个家门口的服务站不仅成为了居民口中的“贴心岗”,更激活了社区治理“新引擎”——一支从5人壮大到40人的志愿力量在此集结,专啃社区“硬骨头”。
“平安驿”便捷高效,是居民们最直接的感受。“3个月受理了大约30起居民求助,从欠薪纠纷到政策咨询,办结率100%。”值班社工施荣浩指着墙上的办事流程介绍说,“我们建立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问题3日内反馈,目标就是让居民少跑腿。”
驿站的高效,还体现在矛盾化解的“加速度”上。不久前,在社区金湖艺境城和乐虹湾小区打工的3名保洁大姐,因被拖欠工资,急得抹着泪来到驿站求助。值班社工立即启动“吹哨”机制,劳动监察、社区、物业三方联动响应,经过联合调解,次日清晨,薪酬即全额到账。依托“部门闻哨而动、资源随需而动”模式,社区信访量同比下降超40%,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平安驿”不仅是服务窗口,更是激活社区自治的“总枢纽”。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社工汪琪介绍说:“从最初的五六名骨干,发展到现在40名注册平安志愿者,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针对社区金湖商圈治理难点,驿站牵头组建了由社区、警务室、业委会、物业、居民共同参与的“金湖义警巡逻队”。每天傍晚华灯初上,佩戴红袖章的志愿者们便准时上岗。“老板,生意兴隆啊!您家这音响声音能不能调低一点?隔壁楼住户反映有点吵,谢谢您配合啦!”队员赵师傅总是笑容满面地与商户沟通。赵师傅表示:“一次不行就两次,态度好点、道理讲透,大部分商家还是理解、配合的。”如今,这条商业街秩序井然,噪音扰民等投诉显著减少。
“平安驿”不仅是志愿者的“作战室”,还是温暖的“能量场”。组织非遗体验、手工制作……丰富多样的活动让驿站充满活力。志愿者李师傅乐呵呵地说:“在这儿服务出力,还能学手艺、交朋友,我们更有劲头、更有归属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