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从“单打独斗”到“邻里共治”

日期:07-24
字号:
版面:000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杭州政法融媒体中心 邓新圣

  本报讯 “瞧,这顶锡器头饰錾刻工艺精湛,那株铁艺花卉是融入国家级非遗‘永康铸铁’技艺的精品!这个古巷艺术展,可是我们几家‘邻坊’联手‘攒’出来的,游客都说像逛一个微型主题博览会!”作为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十邻坊”商户联盟的坊长,一本堂艺术馆主理人邬晓丹最近干劲十足。

  邬晓丹口中的“邻坊”,是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为破解业态碎片化、商户单打独斗等难题而创新的治理单元。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原本分散的店铺“编织”成一个个活力小组。如今,像邬晓丹这样的文化主理人,不仅能轻松联动隔壁文博点,还能招呼左邻右舍的展览馆、茶社、手作店等,共同策划主题市集、非遗体验工坊、寻宝打卡路线等,为游客“烹制”色香味俱全的文旅大餐,也让古老的街巷焕发出意想不到的生机。

  作为杭州底蕴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街,清河坊也曾面临业态分散、商户“单兵作战”、沟通不畅的困扰,这不仅影响游客体验和商户效益,也给街区治理带来挑战。

  如何破题?“十邻坊”应运而生。清波街道在深入走访商户、梳理出26条个性诉求后,按照“地域相邻、业态互补”原则,将街区划分为十个特色“邻坊”。这一妙招,打破了无形的“玻璃墙”,让“单打独斗”变“抱团取暖”。茶馆飘香时,隔壁的糕点铺飘出试吃香气;文博点开讲,邻近的文创店同步推出主题产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问题共解的良性循环悄然形成,商户间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游客更丰富的体验。

  “坊长是每个‘邻坊’联动的核心引擎,我们推选坊长时,注重‘老商户稳舵,新力量扬帆’的黄金搭配。”清波街道党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像胡庆余堂、朱炳仁铜等老字号凭借深厚底蕴和信誉,成为街区治理“主心骨”;而像邬晓丹这样的新业态主理人,则化身“创意先锋”,为老街区注入年轻人的玩法和活力。这种互补,让“邻坊”自治既有根基、又有冲劲。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联合党委派驻的“坊长助理”支持下,坊长们定期组织“邻里议事会”,商户们围坐一堂,点子越聊越活。他们不仅搭建了高效的沟通平台,还联手孵化出一个个“小而美”的项目,比如,精选街区十余处老宅,邀请民间“大咖”讲述老宅故事;依托南宋书房的数字资源,共同打造“行走的有声历史长廊”;增设创意墙绘等景观,吸引居民游客互动。这些跨界联动,让街区处处有惊喜,游客逛得津津有味,商户也乐在其中。

  “邻坊”还是解决烦心事的“暖心站”。此前,街区工作者小张反映就餐贵、归属感不强等问题。经邻坊议事会讨论推动,清波街道在高银街63号开设了“邻里食堂”,不仅服务周边老人,更让街区工作者吃上实惠热乎饭;同时,聚焦街区工作者、外来务工人员等需求,整合资源推出“暑托班”,减轻商户要兼顾带娃与经营的压力。

  “以前各忙各的,现在像一家人!吃饭方便了,孩子有地方托管,大家还能一起琢磨出这么多吸引游客的新花样,这感觉,踏实!”一位街区工作者笑着说。清河坊的“十邻坊”,正让商户间的“邻里情”转化为街区发展的“新动能”,让这条千年古街在合作共赢中焕发出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