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万家灯火的守夜人

日期:07-21
字号:
版面:000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君怡 通讯员 金磊

  夏日晨光洒在杭州余杭区仓前街道办事处门口,几名风尘仆仆的安徽老乡,攥着一面锦旗,执意等候。他们想亲手将这份心意,送给正在调解室处理纠纷的沈桂良。调解结束,锦旗展开,看到“公正调解 为民解忧”字样,年近七旬的沈桂良满脸笑意。

  从街道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综治信访一线的“老把式”,到退休后“银发先锋”的领头雁,沈桂良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平安”旋转。“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是他刻入骨髓的信条。之前的公文包虽蒙尘,为民解纷的热忱却历久弥香——他担任余杭区大调解协会副会长、区“银领护杭”老干部调解中心主任,将“老沈调解工作室”的经验,继续发光发热。

  千字笔记炼“真经”

  走进“老沈调解室”,满墙锦旗无声诉说着信任与感激。桌旁,十几本厚厚的手写笔记整齐码放,纸张已微微泛黄——这是沈桂良的“调解宝典”,每一页笔记都凝结着他对矛盾症结的剖析、对法律法规的精研、对沟通策略的打磨。从2007年到街道平安办工作,他参与的纠纷调解已超千件;自2017年退休后工作室挂牌,他又调处各类矛盾300余件,接待咨询2000余人次。

  在街道调解员培训班上,当这名“金牌调解员”系统讲授调解心得时,台下年轻学员专注的神情,仿佛让他看到了当年在调解室里埋头钻研的自己。一名年轻调解员曾问他:“沈老师,针锋相对的人真能握手言和吗?”沈桂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他去看那些成功后的瞬间:是医患纠纷后家属与院方沉默却有力的长久握手,是工伤索赔案落定时老板与工人并肩离开时悄然靠近的肩膀。

  累累荣誉镌刻足迹:杭州市十佳最美人民调解员、银色人才领军人物、余杭区金牌调解员、“美丽余杭人”、余杭区第六届道德模范……这些荣誉,正是对沈桂良匠心与奉献的注解。

  情法交融破坚冰

  调解的艺术,在于精准拿捏情与法的天平,更在于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勇气。2024年盛夏,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让仓前街道气氛凝重。一名物业女员工不幸离世,家属悲愤不已,认定公司负有重责且索赔诉求极高;企业方则依据合同条款,坚持责任有限。双方分歧较大。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