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以来,衢州已有19名学生被骗
日期:07-10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叶晓舟
暑假期间,青少年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大增。诈骗分子也闻风而动,紧盯学生这一群体下手。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简直让人防不胜防。据统计,自6月24日以来,衢州全市在校学生被诈骗案件已发19起。
警惕“网络游戏”类诈骗
6月27日,衢州学生小张(11岁)使用家长手机玩“和平精英”游戏时,添加了一个陌生游戏好友。对方自称是游戏主播,可以赠送绝版武器。小张心动,遂按照对方指示登录了对方提供的QQ账号,并使用此QQ号进行沟通。
在沟通中,对方先后引导小张登录家长微信,告知家长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信息,骗得小张家长银行卡上1.43万元。小张家长看到银行短信提醒,才发现孩子被骗。
警惕“虚假交易”类诈骗
7月6日,衢州学生小杨(13岁)在线下购买卡游徽章后,在网上发帖转售,很快便有人私信联系称想要购买,并让小杨下载某APP进行交易。
交易过程中,对方称已将钱付给交易平台,让小杨添加平台“客服”进行收款。小杨将自己的收款码发送给“客服”,“客服”称小杨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过父母手机“垫付押金”才能发货。
在对方诱导下,小杨通过视频电话拍摄其母亲手机,并按对方远程指导操作其母亲手机进行汇款。对方以“退押金”为由,反复要求小杨扫码。直至母亲手机无钱支付后,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杨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3.74万元。
警惕“追星骗局”类诈骗
7月5日,衢州学生小贺(9岁)在某APP刷到某明星视频,出于好奇,通过视频中的二维码添加了所谓明星的微信。
后有人联系小贺,自称为该明星的律师,声称小贺添加明星微信后,涉嫌泄露明星隐私,要求小贺接通视频配合调查,并出示了虚假证件,同时威胁说“如不配合,你父母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小贺看到证件后信以为真,在对方诱导下与其视频通话,并按对方要求,索要母亲手机,展示母亲手机电子支付账户相关信息,并按要求扫描对方提供的微信二维码。直至家人发现其被骗,共计损失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