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
日期:06-30
老吴主持党日活动
通讯员 陈选先
在温州瓯海法院退休法官吴忠林的家里,有一排老旧的玻璃橱窗,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是首批获颁纪念章的老党员。
“感恩党对我们的培养,感谢党中央对老同志的深切关怀。”吴忠林自豪地在胸前挂上纪念章,挺直腰板合影留念,时间仿佛回溯到1969年那个在部队靶场握枪的青年,军姿里的少年意气风发。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
在吴忠林参军时,他所在的部队响应命令,整装出发,时刻准备战斗。
“当时我们只想着冲冲冲,死也要死在前线!”老吴沉浸在回忆中,这句说得轻松却让人震撼的话穿越了半个世纪的长河,让人仿佛看见了一双双磨破的军鞋,和磨不破的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信念。
1976年7月,一场大地震席卷唐山。“那时候我们部队车辆停在公路上待命,夜晚都露宿在车上,就等着一声令下,进震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一直以来,他都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在邯郸市磁县农场开垦的稻田翻涌过他的裤脚,在北京建造营房的砖坯磨破过他的手掌,在武安开矿时矿山的风钻震得他的虎口发麻,他的忠诚坚毅、艰苦奋斗,最终都化作了胸前那枚纪念章上最鲜亮的底色。
“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从部队退役后,吴忠林跨进了三溪人民法庭的门槛,这一跨就是32年。当时法庭只有2个人,办公场所只有在区公所的一间房子,条件艰苦,他便把“办公桌”搬到田埂上、“调解室”设进晒谷场。
“那时候我们几乎都没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上山下村,了解每一户村民家里的情况。”吴忠林转业到法院,仍旧保持着军人的良好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1年新婚姻法修订颁布,他和法官望着闭塞的山坳犯了愁:怎么做好新法的宣传,让老乡们懂得“男女平等”?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最终,两名“法律邮差”硬是把庭审搬进了乡里的屏山电影院。没有汽车就徒步,没有喇叭就喊话,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庭审当天电影院坐满了800多人,老乡们抱着娃,听法官用方言讲“夫妻要互敬”。
从三溪人民法庭庭长一路到执行局局长,从20世纪跨越到21世纪,他见证了瓯海法院的成立时刻,也感受着中国法治进步的坚实步伐。
“党员是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退休后的吴忠林更忙了。在别人口中一刻都闲不住的老吴还是退休党支部的书记,组织退休干部开展学习,积极资助留守学生,上门慰问困难党员……他带着“银龄先锋队”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他总是打趣道:“党员离岗不离心,我这把老骨头,能暖一处是一处。”
为了发挥退休法官的余热,老吴被当地司法局特聘为特邀调解员。2021年瓯海的金融案件有所增加,案件量曾让其他调解员都犯了难,老吴主动挺身而出,被派往新桥人民法庭负责金融案件调解。他带着老花镜啃新法规,在新桥法庭一坐就是两年,调解400余件案件,不仅帮助消除了很多风险隐患,也藏着“老将”的担当和责任心。
浙江省规范化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温州市优秀家事调解员、瓯海区“银尚达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位老党员“退休不褪色 离职不离责”的奉献精神。
每次别人惊叹他的精力,老吴总是笑着指指窗外的老榕树:“看见没?老树的根扎得深,新芽就发得旺。”如今,他依旧活跃在调解的岗位上,因为在他心中,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