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饶晓丹
本报讯 近日,由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与浙江省金华监狱联合主办的减刑假释工作暨“两项指数”模型优化研讨会在金华监狱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法学专家齐聚一堂,对金华地区创新构建的“确有悔改表现指数”“再犯危险评估指数”数字化模型优化进行深入研讨,一致认为该实践为破解减刑假释案件审理中的“悔改表现认定难”“再犯罪危险评估难”两大司法难题提供了“浙江方案”。
2022年11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金华中院为“减假全域数智协同综合应用2.0”(以下简称“应用2.0”)试点法院,并将项目纳入全省“数字法治一本账S3”。金华中院以数智赋能为引擎、多跨协同为纽带,率先探索改革破题新路径。通过搭建大数据智能分析模型,打造集罪犯信息智慧管理、减刑假释智能评价于一体的数字应用场景。
金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向阳在会上表示,科学评价模型是深化减刑假释改革的基础,能准确反映罪犯认罪和改造情况,规范应用流程。“两项指数”数字化贯通监狱执法、法院审理、检察监督全流程,通过数据整合和智能分析,让改造表现看得见、可评估,持续提升“应用2.0”的数智化水平。
其中,“确有悔改表现指数”从遵守监规纪律、参与学习教育、接受劳动改造、履行财产性判项四大维度进行动态赋分,“再犯危险评估指数”则围绕惩罚性、矫治性、修复性、预防性四类因素设置26项量化指标,有效破解减刑假释“唯分数论”“机械量化”等现实问题。
研讨会上,专家团队围绕模型优化提出多项建议:进一步优化提升“两项指数”的评估标准,使之更加契合不同地区、不同监狱、不同犯罪类型的办案实际,更加符合实质化审理需求;探索建立“指数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改造效果实时更新评估参数;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数据对接,构建“监内改造-监外帮扶”全周期管理体系。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罪犯危险评估与项目矫正研究中心主任翟中东说:“金华的实践证明,数字化评估模型不仅提升司法公信力,更能有效激发罪犯改造内生动力,这种‘以评促改’的理念值得全国推广。”
作为全国司法改革的“试验田”,金华地区通过“两项指数”的创新实践,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应用2.0”被嵌入全国法院办案办公系统,金华实践走向全省全国。下一步,金华法检监三家将持续深化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的融合探索,推动减刑假释工作从“经验型”向“精准型”转变,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金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