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执行接待窗口接待当事人
通讯员 罗丽
武义县后陈村,是中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诞生地。作为“后陈经验”发源地法院,武义法院在司法为民实践中充分汲取“公开”与“监督”两大密码,积极拓展新时代“后陈经验”应用场景,让“后陈智慧”的种子在司法领域生根发芽,开出一朵朵“善治之花”。
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
——“公开”理念的延伸运用
“后陈经验”的发端是群众对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通过“村务全公开”推动基层公权力规范运行。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执行同样受困于当事人“信任旋涡”。案件执行到了什么阶段?被执行人财产有没有及时处置?由于内外信息差,申请执行人对案件进展了解不及时、不全面,误认为法院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金华法院深刻意识到此时执行工作与彼时后陈村的问题共性,能否借鉴“后陈经验”的“公开”理念,化解当事人对执行的“信任危机”,走出执行工作公开改革新路径?
2023年,金华法院聚焦执行中群众最关心的财产问题,主动向当事人制发查控、处置和分配“三张清单”,对有无执行财产、财产如何处置、如何分配逐一列明。这场执行公开改革在武义法院率先开展试点。
武义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三张清单”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让干警“按图索骥”;将执行程序、公开时限、监督方式等信息细化,编制执行“全周期流程图”,让当事人“照图监督”,推动执行全过程晾晒。
“现在我们不用老是打电话去问法官,案件进展到哪一步都有短信告知,财产情况直接就发到手机上了,让人感觉方便又安心。”申请执行人陈某感慨。
2024年,武义法院发送“三张清单”2663份,发送率居全市第一,促推执行质效大幅提升,执行完毕率46.91%、执行标的到位率52.69%、首执案件终本率26.07%,均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信访案件数同比下降23%,当事人测评满意度居全市法院第一。
以制度重塑执行公信力
——“监督”理念的承继拓展
基层民主的实践,不能“有形式无实质”,“后陈经验”强调“权力全监督”。
“三张清单”让当事人对自己的案件进展有了清晰了解,但由于当事人不了解法院工作流程,对执行干警何时执行、有没有拖延执行并不知情。“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实体监督机构。像执行这样专业性强的业务,是不是也能构建专业的外部监督小组,倒逼干警规范执行?”为此,武义法院建立“执行监督员+有话执说”双监督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等组成廉政监督员队伍,每月随机抽取5%的执结案件进行监督、回访,并以“清单”公示。
2024年,该院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见证执行98人次;廉政监督员监督“重点案件”121件。
“法院主动公开,让人大代表参与执行、监督执行,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真正让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放心、安心。”武义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和监察司法工委主任王晓对该项工作连连点赞。
找准“后陈经验”新时代密码
——“善治”理念的司法实践
20年勇毅前行,孕育、萌芽于乡村基层民主创新的“金种子”,磅礴生长焕发生机,如今,“后陈经验”正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语境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老娘舅帮帮团”“新居民和合促进会”等特色品牌,无不体现着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多元共治的智慧。
2023年,武义法院开展了一项针对涉村纠纷的调研,发现涉村(居)类案件逐年上升,部分村社涉诉案件集中,案件调撤率低。“我觉得‘枫桥经验’侧重矛盾发生不上交的分层过滤型治理,‘后陈经验’则侧重自我纠偏的内生循环型治理,两者共同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体两翼。”在一场基层治理座谈会上,武义法院院长陈曜说,“对涉村纠纷,一定要强化乡村自治,激活源头治理。”
借鉴新时代“后陈经验”的“党建+社会治理”智慧,武义法院通过织密源头、前端、中端、末端“全流程”纠纷治理网格,构建涉村(居)类纠纷综合治理新模式。2024年受理涉村(居)类案件同比下降20%,诉前化解成功率69%,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
“这起纠纷处理得太漂亮了,给村里做了很好示范!”一起村民与村集体的房屋租赁纠纷解决后,村干部拉着武义法院桐琴法庭庭长的手,一个劲儿道谢。在这起纠纷中,乡镇提前介入组织协调;法官负责释法说理,提供专业法律指导;村干部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最终促成和解,这正是人民法庭参与源头治理的生动实践。
此外,武义法院会同县委政法委制定了《关于加强涉村(居)基层自治组织纠纷化解的工作指引》,明确涉村集体案件由属地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先行调解,法官靠前指导,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乡土”的叠加优势,2024年共联合化解涉村集体纠纷44件。
武义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巩固拓展“后陈经验”多元应用场景,以“后陈智慧”为指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以司法之力助推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