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社会工作部融媒体中心 马瑞璟
通讯员 林燈凯
“红烧小黄鱼、烤土豆、咸菜笋丝汤……每天不重样!”近日,宁波奉化区印家坑村97岁独居老人江道青,接过热腾腾的午餐,为送餐的“老朋友”印妙琴竖起大拇指。自去年11月起,72岁的印妙琴与丈夫杨俭反主动承担起照料8位行动不便老人的三餐。“老人出一点,街道和村里补贴一些,能让他们吃上热饭,我们就开心。”印妙琴说道。
这样的场景在印家坑村并非偶然。这个常住人口650人的村庄,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九成。面对养老课题,村党支部书记印彭耀提出:“老年人既是需要关爱的群体,也是村庄发展的宝贵力量。”这一想法与63岁的“志愿服务明星”汪炳素不谋而合。
2021年,汪炳素组建“老太志愿服务队”,几年间从“光杆司令”发展为拥有成员115名。这支平均年龄超70岁的队伍,每周两次清扫村道,日常化身“流动保洁员”,使深山小村始终整洁清爽。
志愿服务的火种持续蔓延。在“老太队”带动下,春风志愿服务队、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银龄”志愿者队伍相继成立:立夏时节,春风志愿服务队在“印之家”蒸制传统点心“米鸭蛋”赠予全村80岁以上老人;春节期间,“银龄”志愿者送出150双亲手缝制的“爱心棉鞋”;村文化礼堂里,76岁的毛幼飞正带领文艺分队排练新编村歌,歌声中传递着“为乡亲献上文艺大餐”的心愿。
如今,印家坑村“银龄”志愿服务从村内延伸至村外,从日常照料拓展到文化传承。今年村里计划在乡村客厅设立文明示范点,邀请银发志愿者担任村史讲解员、乡村旅游“推荐官”。正如印彭耀所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越来越好。”
当银发与红马甲相遇,时光沉淀的不仅是年华,更是一份永不褪色的赤诚——这或许正是“老有所为”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