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左行右立”倡议:安全与效率的理性选择
日期:05-21
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
近日,有北京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发现,北京地铁扶梯出现“小脚印”标识。经向相关地铁运营企业核实,该标识意在引导乘客并排站立,强调“站稳扶好”,摒弃“左行右立”的传统乘梯模式。事实上,近年来,上海、广州、南京、香港等多个城市已相继取消“左行右立”倡议。
“左行右立”是指搭乘扶手电梯时,乘客统一靠右站立,将左侧空间预留作紧急通道或供赶时间的乘客通行,这一做法曾被视为国际通行惯例,在国内多地也长期得到倡导。在日常出行中,无论是地铁还是商场,人们乘坐自动扶梯时,已将“左行右立”内化为乘梯礼仪与规则,若有人占用左侧通道,往往会被认为缺乏公共素养。
然而,“左行右立”虽看似有助于提升扶梯通行效率,实则暗藏重大安全隐患。从设备维护角度分析,长期单侧承载会致使扶梯受力失衡,加速部件磨损,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引发扶梯倾斜等安全故障。某知名电梯制造商公开报告显示,实施“左行右立”时,扶梯右侧滚轮受力可达左侧滚轮的三倍,长此以往,滚轮极易疲劳、磨损直至报废。从乘客人身安全角度考量,由于电动扶梯空间有限,左侧通行的乘客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极有可能与右侧站立乘客发生碰撞,进而导致摔倒。在客流高峰期,一旦发生摔倒事故,极易引发大规模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从通行效率层面评估,乘客在扶梯上步行,实际节省时间有限,对提升电梯运输能力作用甚微。当扶梯每级站两人时,左侧根本无法实现步行;若强行步行,安全风险将大幅增加。若每级右侧仅站一人,会降低扶梯承载密度,加之步行乘客需保持较大间距,且实际步行人数较少,反而会降低整体通行效率,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基于对乘客安全与设备运行安全的综合考量,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香港等城市纷纷取消“左行右立”倡议。北京地铁自2018年起不再推行该提示,大力宣传“站稳扶好”的安全乘梯理念;2019年,上海地铁发布新版乘梯须知,明确禁止乘梯时行走、奔跑;香港地铁也以“握扶手、企定定(站定不动)”的标语替代原有倡导;西安市轨交公司同样明确表示,不提倡“左行右立”及乘梯时行走、奔跑,此举是经过科学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审慎决策,彰显了对乘客安全的高度重视与人文关怀。
地铁作为绿色、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已深度融入市民生活。在摒弃“左行右立”的同时,为有效解决乘客赶时间的现实需求,相关部门可在自动扶梯旁增设专用步行楼梯,为赶时间的乘客开辟“快速通道”;在客流高峰期,适度提高扶梯运行速度。未来,各地应持续优化运营服务,积极收集乘客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市民营造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