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高墙内的重生乐章

日期:05-13
字号:
版面:000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徐新怡 通讯员 吴洪敏

  近日,浙江省十里丰监狱三监区,阳光穿透铁窗,落在轮椅的金属扶手。金净蜷在角落的轮椅上,书写歌词,“黑夜再长,终会等来破晓”。不远处的黑板前,主唱阿辉正粘贴最近需要排练的歌词,沙哑的试音低沉荡开。

  这个由17名或瘫痪、或患有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罪犯组成的“快乐音符合唱团”,正用音符编织着重生故事。

  沉寂监区里的歌声

  三监区的走廊曾终日飘荡着叹息。这里聚集了老弱病残罪犯,许多人因身体病痛与心理压力陷入自我封闭。

  2023年初,民警提出“以音乐疗愈心灵”的设想,“快乐音符合唱团”应运而生。而曾在乐坛风光的阿辉,成为关键人物。

  阿辉创作的《白狐》曾火遍大江南北,但后来,他因诈骗罪获刑。入狱初期,他形容自己“像一具空壳”,直到民警邀请他成为合唱团主唱。

  然而,合唱团的组建并非一帆风顺。监区里,脊髓灰质炎患者蜷缩轮椅毫无反应,癫痫病人因发病史拒绝发声,焦虑症患者始终面壁不语。阿辉回忆:“第一次集合时,愿意开口唱歌的没几个。”

  转机始于一次即兴合奏。当阿辉哼起入狱前未完成的旋律,角落里忽然飘来沙哑的和声。一些声音起初参差凌乱,却在重复中逐渐找到节奏。民警趁机分发歌词本,组织每日半小时的“声音唤醒”训练。

  “我们奔跑在前方,踏碎不堪的过往。”慢慢地,一首首原创歌曲在监区回荡。

  词句间的灵魂摆渡

  金净的轮椅总停在合唱团的排练场地上。这个因贩毒入狱的残疾人,曾用毒品麻痹自卑人生,即便入监改造,也终日沉默。直到民警递来空白歌词本:“试着把心里的话写出来。”

  笔尖触纸的瞬间,金净的童年记忆突然苏醒——舅舅家那台老电子琴,曾让他短暂忘记现实痛楚。如今,他在歌词本上写下:“迎接黎明的黑暗,逆风起飞向远方”,这后来成为合唱团代表作《逆风起飞》的主题句。

  最近与女儿通话时,金净承诺为即将成年的孩子写首歌:“歌词是我的忏悔,也是承诺。”

  合唱团里的每一张面孔都写满故事。1999年出生的小刚曾是监区出名的“刺头”,走路异常的他初入监时,会厌恶地踢开挡路的轮椅。后来,民警让他加入合唱团,并安排他与轮椅上的张志搭档练习。

  张志因脊髓损伤瘫痪,却总在排练后留下加练。为让小刚开口,张志曾推着轮椅紧跟着他念叨:“人生不如意,但还能唱歌。”

  也许是张志的“念叨”让小刚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某天民警发现,小刚蹲在张志轮椅旁调整靠背:“坐直了才能唱准调”,他甚至主动和大家交流起唱歌的技巧。这个曾3年没有联系家人的年轻人,最近却在亲情电话里说:“妈,有机会来听我唱歌。”

  暗夜里的星光交响

  “我们是彼此的拐杖。”阿辉用这句话定义合唱团。身后,是团队的精密协作——他负责歌曲旋律的教学,金净创作歌词,曾困惑“人生意义”的成员如今承担起后勤协调。

  互助的力量悄然改变着监区的氛围。曾经拒服药物的罪犯开始主动接受治疗,发音不清的成员为登台苦练普通话……如今,监区已经连续3个多月实现“零违规”。“合唱团让他们看见希望,也让我们看见改造的更多可能。”民警感慨。

  “以前唱歌为喜好和名利,现在是为赎罪和重生。”阿辉说,自己至今记得第一次在监狱登台演出的场景,“重新回到舞台,让我觉得人生还有希望。”

  微风吹起黑板上的歌词一角,阿辉站在黑板前,手指轻轻叩击节拍,他正在教成员们演唱新的原创歌曲。响亮的歌声与风声和鸣,一直传到了高墙外。

  (文中罪犯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