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摊股子”的温情

日期:02-26
字号:
版面:08 闲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李俊辉   在古老而厚重的关中大地上,每寸黄土都承载着数不尽的故事与传承,“摊股子”这一习俗,如同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一颗独特石子,虽不显眼,却深深嵌入这片土地上的民俗肌理之中。   小时候,每逢村里有老人去世,大人们便会开始忙碌地操办起葬礼事宜。于是,“摊股子”便在悄然间启动。那时候,邻里乡亲们谈论的话题总少不了“这次摊股子女婿外甥出多少”“老李家女婿外甥多,能分担不少”之类的话语。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似乎是一件神秘又复杂的“大人的事”。随着年岁渐长,才明白其中蕴含着关中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人情世故与传统观念。   记得村南德厚爷去世了,孝子贤孙们披麻戴孝,沉浸在悲痛之中。负责葬礼事务的几位长辈,连忙在一旁细细盘算着“摊股子”的事儿。德厚爷有三个女儿,女婿外甥加起来也有好些人。按照惯例,挖墓地、请哀乐队这些花销便分摊到他们头上。虽说那时大家生活都不算宽裕,但每户人家也都默契地拿出自己那份钱来。这钱,拿得心甘情愿,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是在尽一份孝心,也是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老规矩。女婿外甥们凑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葬礼现场,成了这场悲伤告别仪式中别样的温暖画面。   “摊股子”习俗的初衷,无疑是充满温情与善意的。   过去,大家的经济条件普遍不好,一场葬礼的花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这时候,女婿外甥伸出援手,众人拾柴火焰高,使得葬礼能够体面地举行,让老人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也让子女们在悲痛之余,能稍稍减轻经济上的压力。这是一种亲戚间的互助,是亲情纽带在艰难时刻的拉紧,更是对逝者的敬重与追思的一种群体表达。   然而,时光流转,这一古老习俗如今却在悄然间遭遇了新的“挑战”。   村西头的九爷家是村里的富裕户,子女在城里做生意,家境殷实。九爷去世时,子女们本想着自家完全有能力承担葬礼的所有费用,不想再麻烦女婿外甥“摊股子”。但当女婿外甥听闻此事后,却有些不乐意了。“这怎么行?这是老一辈的规矩,哪能说破就破?我们不出这钱,以后在村里还怎么抬头做人?”于是,一场有些尴尬的“坚持”在亲情之间展开。子女们拗不过,最终还是收下了女婿外甥凑来的“股子”钱。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传统习俗中那些基于经济互助的部分,似乎不再是必需品。然而,像“摊股子”这样的习俗,它是一种亲戚间凝聚力的象征,是关中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亲情关系独特的维系方式。它的背后蕴含的尊老、互助、家族一体的观念,早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关中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