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创新要素 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
日期:02-26
陕汽重卡扩能项目总装生产线 资料图片
2月25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工信局将贯彻落实全市“深化六个改革”安排部署,把做大做强工业(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工业倍增和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延链补链强链
推动工业规模整体跃升
精准服务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规模提升。聚焦比亚迪、隆基、三星、西电、吉利、陕汽等百亿企业稳产增产,提升汽车、光伏、输配电、航空等产业链规模能力,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同时,围绕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制造、增材制造等方向,支持华天科技、西部超导、巨子生物、铂力特等优质企业向百亿规模跃升。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摸清产业链“缺口”,制订能力提升计划,形成能力建设、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三张清单”,推动工业规模整体跃升。
科产融合,培育技术主导型产业集群。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统筹央地、军民、政企、校城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快大飞机配套产业规模化,支持军民两用无人机研发制造,央地协同攻关商业航天技术,推动北斗应用、卫星载荷等领域产品研制。支持西北有色院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发挥西部超导龙头作用,打造国际一流超导产业集群。同时,布局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攻关,抢占发展制高点。
注重企业培育与空间优化
为工业企业发展搭好“舞台”
梯度培育,提升规上企业数量。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出台专项政策,推动“高企”“科小”升规纳统,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户。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全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0户以上。创新服务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入链进群”,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推动链式“智改数转”。强化金融支持,深化投贷联动,构建“政银企担投”协同发力的金融支持体系。
增存并举,强化空间承载能力。拓展新空间,加强工业标准地储备供应,加快土地整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等项目”。全市4个国家级开发区年度工业用地储备供应分别不少于2000亩,17个省级开发区不少于500亩。盘活存量空间,梳理国企闲置、低效园区和资产,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企业服务,构建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分类考核园区。
加大资源统筹力度与谋划
做好工业发展“顶层设计”
统筹科技与项目资源,强化产业创新支撑。联合市科技局,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加快培育技术主导型产业集群。同时,聚焦国家政策导向,统筹市科技局、市数据局资源,谋划“两重”“两新”项目,建立工业招商联动机制,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指导区县、开发区制订招商引资计划,加大工业招商力度。
统筹资金与场景应用,提升产业发展效能。以工业倍增发展为统领,统筹工业、科技、数据、金融等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综合预算,发挥工业倍增基金作用,支持产业组链成群、链上企业能力提升及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场景研究,重点推动智慧城市、国产替代、光伏应用三大场景,推广星闪技术、开源芯片应用,推动信创产品规模化,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记者 刘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