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北平的河鲜

日期:02-22
字号:
版面:08 长安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赵珩   北京城的水域物产,远远供不上四九城的使用,那时又没有什么怀柔、密云的水库,周边仅有潮白河等有限的水源,各县(那时郊区还都称县)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供应北京的鲜货。因此,民国时期,北平所用的河鲜大多是从天津供应。天津面临海河,河鲜物产丰富,而从白洋淀输入的湖鲜和河鲜也足以保障北京的供应。这可以说是北平水产的两大来源。   以彼时北平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而言,一年四季很少能吃到鱼虾,这也不单单是来源的不足,更是经济实力的问题。金启琮先生曾说,就是当时能以“铁杆庄稼”维持生活的下层旗人而言,“饭桌上能有羊肉、鸡卵以为异味,平时则多以葱、酱佐食”。由此可见,吃到江河中的鱼虾更是奢望了。只有到年节之季,市面上才会偶有鱼虾售卖。不过,平时走街串巷售卖鱼虾也并非没有,这些东西大多是经过两三道手才到走街串巷的小贩手中,而源头多从天津武清一带进货,主要是渤海湾的大对虾。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我家的门外经常会有叫卖对虾的,论“对儿”卖,一般的三毛钱一对,最好的有一拃长,大约有六七寸,也就卖五毛钱一对儿,这是不能还价的。这种对虾多是渤海湾出产的野生对虾,远比今天的养殖对虾好吃得多。我家当时的厨子叫冯祺,别的菜印象不深,但是他做的炸大虾却是哪里的西餐馆都比不了的。那对虾用刀拍扁,喂好作料,蘸上蛋清和面包屑炸,外酥里嫩。小些的便宜些,做菜极香。冯祺也会用一般对虾做对虾馅的烫面饺,那种鲜美的味道真是无法形容。这种在胡同里卖对虾的总会有常客主顾,认准的宅门都会有生意,用不着沿着胡同吆喝。一般都在清早,过了九、十点钟,对虾就会渐渐腐败了。   那时北平人吃的鱼种类很少,市面上常见的鱼大多是草鱼、青鱼、鲫鱼、鳙鱼(俗称胖头鱼)等,多是附近河流中的淡水鱼。北平人也喜欢带鱼和黄花鱼等海鱼,是很多普通家庭常吃的菜肴,但是饭馆子里不太使用。饭馆子里大多使用的是鲤鱼,鲤鱼也是淡水鱼,除了西北高原,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水域都有,最为普遍。那时的鲤鱼没有土腥味儿,远比今天的鲤鱼好吃。北平著名的河南馆子厚德福擅做糖醋瓦块鱼和鲤鱼焙面,用的都是鲤鱼。   胡同里清晨就有叫卖黄花鱼的小贩,春秋两季最多,那些黄花鱼的新鲜程度当然比不了海边的,腥气是免不了的,但是北平人吃惯了那味道,多是先用油煎了再烧,绝对没有吃清蒸的。北平人管黄花鱼的肉叫“蒜瓣子肉”,吃惯了,反而对江浙那种清蒸的不习惯。串胡同小贩手里的鱼虾都是几道手趸来的,能够尚且保鲜,实属不易。买鱼的喜欢翻腾鱼,检验黄花鱼的肚子是否是金黄的,专挑肚子黄的买,以为是新鲜的。北京人也喜欢带鱼,那可都是外面运进来的海鱼了,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时期,凭本供应的品种主要就是带鱼了。   河虾很少见,但大馆子里的清炒虾仁用的都是河虾仁,他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不像今天饭馆卖的所谓龙井虾仁,竟然是冰冻的海虾仁,还要蘸着醋吃,真是匪夷所思。今天真正新鲜的河虾仁,只有在江南才能吃到。   那时北平人对螃蟹的概念只有河蟹,极少有人会吃海螃蟹。不言而喻,螃蟹指的就是河蟹。那年代很少有人知道什么阳澄湖大闸蟹,只知道天津的“胜芳蟹”。这种螃蟹出产在天津附近的胜芳镇,那里是天然沼泽,出产的螃蟹最为肥美。“七尖八团”指的阴历,大抵也就是阳历的十到十一月了。每到这个季节,走街串巷卖螃蟹的不少。就是普通人家买几只螃蟹应应景,也绝对不是什么十分奢侈的事。买来的螃蟹用带毛的刷子刷干净,就用蒸馒头的大笼屉上锅蒸就可以了。一般都是尖团混杂,单吃一种会稍嫌单调。   北平人吃螃蟹是要蘸姜醋的,鲜姜剁碎末,佐以镇江的香醋,根据不同人的口味,或多或少地加上白糖,调成蘸料。吃什么用什么调料,北平人是不会含糊的。镇江醋在平时生活中虽然用量不大,但是吃螃蟹时却是无可取代的。南方会有人吃螃蟹蘸糟卤或糟油,这在北平是看不到的。北平人吃螃蟹的本事远远赶不上江南,但是速度确比南方人快,当然那种穷尽其极,也是望尘莫及的。北平人爱喝烧刀子、莲花白,但是吃螃蟹时却一定要喝上半斤八两的黄酒。   讲究排场的人,每到这个季节,都会到馆子里去吃顿螃蟹,为的就是应这个景。北平吃螃蟹最好的去处,就是前门外的正阳楼。正阳楼虽然也在北平的八大楼中之列,但是菜肴并无什么特色,倒是两样东西却名扬京城——螃蟹和涮羊肉,因此秋冬两季最旺。正阳楼的螃蟹所以出名,关键是所用的螃蟹是天津胜芳镇精选的,个头大而饱满,尤其是运到店里不能马上使用,而是必须用芝麻喂养七天左右,这样喂出来的螃蟹虽不能增其分量,但是肉和黄都是鲜甜的,公蟹的膏子也香。在正阳楼吃一顿螃蟹的价钱,远比家里买来蒸的要高出几倍,但是讲究排场的人还是会去,秋高马肥时没到正阳楼吃顿螃蟹,总会觉得有些遗憾。   北平的河鲜绝对不限于鱼虾,什刹三海和京西水域的出产,当年也足够供应京城,尤其是夏季的荷花、莲藕等,都不必由外面运进来。北平时代城中没有大菜市场,但是街上也会有沿街叫卖莲藕的。北平人夏季最喜欢熬荷叶粥,说是清热解暑,一张新鲜的大荷叶,在粥熬得差不多了的时候覆在粥上,时候不大,满锅的粥变成淡黄色,发出阵阵清香。无论是趁热还是冰镇了,都是解暑的佳品。莲藕成熟要稍晚些,夏至前后,街上就有卖鲜莲蓬与鲜藕的。北京的藕当然远比不了云梦大泽的粉藕,也很少有人用藕煲汤,鲜藕多是切片用点白糖腌着吃。鲜藕上市时,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就开始卖“果子干”,实际上就是用低等的杏脯、柿饼、山楂等用糖水熬成糊状,盛在小碗里,最上面覆上一片新鲜雪白的鲜嫩藕片,脆嫩清爽。这种“果子干”索价甚廉,一个铜板足矣。带着孩子逛逛炎夏的荷花市场,吃个果子干,也能满足最低的期待。   《美食(第一集)》,王稼句/主编,九州出版社202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