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美丑”晋福长(上)

日期:02-15
字号:
版面:06 文化纵横       上一篇    下一篇

□王 黎   “秦腔重丑,唐代就有。”   相传,唐明皇于梨园亲执檀板、操皮鼓,扮戏曲丑角,以玉块覆于鼻梁眼窝,遮掩帝王尊容,“白豆腐块” 就此成为丑角标志性妆容 ,丑行也因此被尊为戏行之首。往昔戏班规矩严苛,后台戏箱严禁随意坐卧,唯独丑行不受此限。但这一行当并非人人可干,从业者需具备诙谐幽默、阅历丰富、才思敏捷、口齿伶俐等特质,所以优秀丑角大家极为难得。   秦腔名丑晋福长,素有“滑稽大王” 之誉。他多才多艺,肚里装着 200 多出戏,精通皮影、木偶等小戏,生、丑、净、旦各个行当都能轻松驾驭,就连文武场面也不在话下。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中,盛赞他 “口齿流利,笑话百出,板歌特长,神气十足”。除秦腔外,眉户、道情、蒲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他也信手拈来。他的绕口令、快板更是一绝,《玲珑塔》《十个郎》等最为拿手,还能与时俱进,随时创作。20 世纪 50 年代,他演出很多快板,表演形式多样,或单独表演,或融入戏中。他大半生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洁身自好的人品和敬戏如天的戏品,行内行外皆尊称他为 “晋老佛”,堪称一位 “美丑”。   他祖籍山西临晋(现并入临猗),1890 年生于西安。父辈弟兄七人,父亲与三个弟兄在西安经商,开有钱庄、绸缎庄、盐店等,在西安东一道巷、贡院门有多处几进大院的房产。然而,他父亲虽富有却懒于经商,喜爱读书,尤热衷于文娱活动。家中常办堂会,设流水席,邀请京剧、晋剧、蒲剧、山西梆子、秦腔、汉调二黄等各剧种戏班和名家演出。晋福长小时候几乎天天看戏,且模仿得惟妙惟肖。   受时局动荡、苛捐杂税繁多等影响,晋家逐渐败落。母亲去世后,父亲续弦。9 岁的晋福长受不了后妈的白眼,偷跑到长安县濮阳村的舅家。但舅家贫困,多他一口人吃饭,自然没好脸色。于是,他再次出走,四处流浪,栖身土地庙,靠唱莲花落讨饭为生。一次,他遇到有人家办事请小戏班子(据说是袁克勤的母社)唱戏,便跟着干杂活混口饭吃。某天晚上,戏演完已是后半夜,他回庙途中经过一片坟地,突然有个白影从墓边立起追他。他吓得拼命跑回庙中,关上门,躺了好几天。之后听村里人说,那是个女疯子,晚上到坟里找供果供馍吃,已吓病好几个人。班主见他有文化,谈吐文雅,礼貌周到,不要工钱,只要管饭就行,而且人很机灵,学什么一学就会,便收留他打下手、唱配角。没过几年,他就熟悉了唱念敲击等多种技能,成了皮影、木偶戏的行家。   后来,在平凉演出时,戏班遭土匪抢劫,他趁乱逃跑,再度没了生计。看会戏时,他遇到一个秦腔戏班子,便“故伎重演”到后台帮忙。戏班的人见他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秀气,嗓子清亮,就让他试着唱小旦。虽未受过科班训练,但他肚里戏多,很快就有模有样地上台表演了,一出《柜中缘》让他迅速走红。在宁夏演出时,一个军阀看上了娇俏的 “许翠莲”,命令戏班让他戏完带妆去陪酒。晋福长见过太多这种玩弄戏子的事,深知后果严重,戏一演完,什么都没带便悄悄跑了。此后,他跟随名丑张大麻子学艺,从此走江湖搭班,以丑角应工。他曾加入的戏班中,有秦腔大班榛苓社,与他同台演出的有刘立杰、张寿全、和家彦、肖顺和、何振中等。自此,秦腔少了一个好旦角,却造就了一代名丑。他觉得丑角能自由发挥,能把自己所想、所见的世间假恶丑痛快地说出来,还不会因自己的俊朗长相惹麻烦。他擅长根据民间趣事、社会百态编戏、编段子,最独特的是能够临场发挥,见事说事,遇人说人,《捉鹌鹑》《拾黄金》《鸿鸾喜》《女起解》《杨三小》《十八扯》等都是他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也是秦腔丑行以后传承的范本。   自 9 岁离家,晋福长漂泊于西北五省区以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成年回到西安时,他已成为颇有名气的秦腔名丑。各大班社纷纷邀他搭班,不仅因为他会的戏多,还因为不论同台演员是名家还是初登台的小辈,他都能包戏、填戏、补戏,从不挑戏、抢戏、霸戏。更重要的是,他为人通透,看不起品行恶劣的艺人,身上没有文艺界常见的陋习。不少学戏的女孩,如宁秀云、余巧云等,家里都放心地把她们交给他学戏。他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带领她们四处演戏,每次都能保证她们安然无恙。当年,孟遏云不幸被军阀困在甘肃,他听说孟遏云逃出后,变卖自己全部的铺盖和衣物,雇马车把她和两个丫环护送回西安。   晋福长在长庆社(后改名 “三意社”)时,声誉日隆,与苏哲民、何振中同为“台柱子”,三人还义结金兰。除演出外,他兼任教练,长期担任“派班长”。“分社风波”后,大部分中青年主力演员离去,三意社面临人稀行缺的危急状况。他提议剑走偏锋,以戏包人,口授小戏剧目《金琬钗》《白玉钿》《十王庙》《白状元祭塔》等,由剧作家李逸僧整理后搬上大戏舞台。他既导又演,有时一个戏里饰演多个角色,和尚、赌棍、无赖、尼姑、老鸨、混子,缺什么就演什么。这批新剧目上演后,引起很大轰动。   (作者系国家一级导演、晋福长先生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