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张杨竹马表演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在西安,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代张杨竹马,取材于诸多秦腔剧目,将秦腔剧情、元素融入竹马之中,成为流动的、行进中的广场式秦腔表演,春节期间给临潼的乡党和游客们带来别样的非遗味道。
代张杨竹马,包含巡游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常演的剧目包括《戚继光斩子》《智取威虎山》《破宁国》《金沙滩》《回荆州》《下河东》等。
据了解,竹马中的跑马队一般由8—12岁的小朋友组成。表演时,先以锣鼓造势,接着一声炮响,身着特定服装的马排手持马鞭,各自引导身套马具、穿着秦腔服饰、背插彩旗的孩子们(俗称马娃)入场。威风凛凛的马娃们粉墨登场之后,随着引马人马鞭的引导和伴奏的鼓点节奏进行表演,竹马时而徐行、时而奔驰、时而跳跃,并根据引马人的指挥变换阵形和套路。其表演阵式包括“花大四门”“两国交战”“百马分鬃”“内外城”“敬德一条鞭”“卷席筒”“红五星”“金香炉”“拧门转”“神龙摆尾”“大老碗”等十余种。
同样是当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竹篾子灯笼也在春节期间隆重登场,竹篾子扎制的各种莲花灯、宫灯、兔子灯,搭配色泽鲜艳的彩旗在现场摇曳生姿,将表演气氛烘托到极致。 记者 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