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丰饶醉美尧山秋

日期:02-08
字号:
版面:07 西安地理       上一篇    下一篇

  铁塔   尧山   迎客松   山门   陶池村圣母庙   尧山云海   献殿   山神庙   文昌庙   □张会玲   尧山,位于渭南蒲城以北,距县城约十公里。尧山绵延高大,峭壁千仞,主体属东西走向。山间林木森然,古柏参天。关于尧山名字的缘起,《水经注》中有以下记载:“尧山,一名浮山。因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唯此山若浮,故名尧山,亦称浮山。”又传说,帝尧体察民情,忽遇大雨,曾在此山避雨,故名尧山。   一   尧山的出名,源于半山腰的一座庙宇——尧山圣母庙。尧山圣母庙,亦称灵应夫人祠。民间传说:尧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娥皇,小女儿叫女英。起初,二人尚且和睦相处。可时日一长,就闹起了别扭。大女儿喜吃韭菜,小女儿喜吃山蒜。为此,两人常常拌嘴。有一次,小女儿女英抓住一把山蒜往尧山一撒,说:“这是我的地方。”后来,女英便独居于此,尧山也遍地生长山蒜。再后来,人们称女英为尧山圣母,为她修建祠庙,并永世纪念。   史载,尧山圣母庙创修于唐咸通年间,宋崇宁三年(1104年)、金皇统九年(1149年)及明清时期先后拓建。至今,仍存大殿、献殿、财神庙、土地庙、马王庙、牛王庙、山门、山神庙和文昌庙等建筑,其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遗存。庙门上的楹联,虽对仗不究辞藻,却也别具情味。在尧山山门上,就写着这样的楹联:“盘古尧山开灵秀,距今圣母佑苍生。”   在圣母庙东南角有一眼神泉,早先泉水常年清澈满盈,形若宝镜。但近些年,却时有枯涸。在神泉下方,还有一个小景点——石蛙奔神泉。尧山庙里,除了古朴高大的建筑,还有历代刻石的碑碣二十余通。庙外,更是古柏苍翠,葱郁茂盛,成为蒲城八景之一。   每年清明,民间组织“尧山庙会”轮流娱神,主持社事。庙会在清明前两日就开始举办,主持庙会的社家早早就搭好戏台,庙会一开始,先演出三折安神大戏。戏目不定,但内容多以福禄寿为主。接着,其余社家也争相请戏班演出。期间,锣鼓喧天,十分热闹。晚上,除唱戏外,还放烟花。一时间,夜空被千姿百态的烟花照得如同白昼。白天,商贾遍布山野,有卖小吃的、卖杂货的、卖药的,还有自远方来卖艺的。各种物资,无所不有。周边群众纷纷来逛庙会,多时达数万人,真是盛况空前。   清明这天,庙会掀起热潮,主要仪程是送神和迎神。每社都建有小庙,称作“圣母行宫”。主持社事的社家,要在这天把去年迎到行宫的尧山圣母像送回尧山。送神仪式极为隆重:前面三人举着巨大的斗子旗开路,高跷、芯子、八仙板、尧山大鼓、马号、唢呐等在后面表演助兴。神像被高高擎起,两旁有青年以神棍护卫。神像抬至圣母殿台阶跟前,送神社家挑选数人,依次抱神像上台阶。待安放好神像,烧香叩拜之后,早已等候在庙前的迎神社家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神像请出圣母殿,一路乐舞而归。值得一提的是,在蒲城县的陶池村,就建有一座圣母行宫——尧山圣母庙。其建筑规格虽然不大,却也雕梁画栋,庄严肃穆,体现了村民对尧山圣母虔诚的供奉之心。   二   好久没来尧山,想必秋日的山色该是另一种景致了吧。在一个秋雨初晴的午后,我和家人又一次迫不及待地登临尧山。   从家出发,约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便从后山入口处进山。一入山道,就发现水泥铺就的道路两旁的土崖多有被雨水冲毁之处。好在淤堵于道路中央的泥土,早被勤劳的村民铲刮得干干净净。在一处北面是高高的土崖,南面是陡峭的山谷路段,村民将从土崖上滑落的泥土整整齐齐地堆放在路南的边缘,形成一道厚厚的防护矮墙。这样一来,不光清理了路面上拥堵的淤泥,矮墙还能有效阻止雨水不断冲击道路边缘而造成山路中断,很好地保护了上山的道路。正因为有附近村民及时整修,我们的车子才得以顺畅上山。   尧山山系众多,徜徉其间,大有“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峰回路转之感。车子顺着一条分岔小道一路逶迤前行,一直开到住在半山腰一户人家的门前。这里的路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损毁。坍塌的土方,连同原本生长在土崖上的一棵大树一同坠落下来,几乎占住了全部路面。我们只好把车子停靠在路边,徒步上山。   站在山腰,举目四望,三面山峦包围,地形正像一个带敞口的摇篮,我们就身处摇篮的中心地带。头顶上,忽而变得湛蓝的天空,像一大幅刚刚漂洗过的纯净而光滑的蓝色缎面,一尘不染。抬头望去,人的心田也一下子变得澄明而透亮。目之所及,是嫩汪汪、脆生生、绿油油的绿植,无所不在地遍地铺排。拾阶而上的道路旁、田地间和山坳里,长着各种各样的庄稼、野生植物或树木。山里人最会利用土地,除了要耕种好每年一季的小麦,秋庄稼也是不能耽误的。即使在旱象严重的夏天,凉爽的山风和昼夜产生的较大温差,使庄稼更容易受到夜露的滋养而茁壮生长。因此,这里的秋庄稼就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像玉米、芝麻、谷子、大豆、红薯,甚至近些年很少见到的糜子和荞麦也都有种植。虽然都是一些小块的田地,但经勤恳的主人精心侍弄,总是长势喜人,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   说尧山是富庶之地,一点儿也不为过。这里除了庄稼,还有很多野味。最常见的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果子,我们小时候常吃的就有好几种。还有很多可食的野菜,像随处可见的蒲公英,星星点点的小蒜,漫山遍野的小蓟,雨后散布在草丛里的地软,一种纤细的野生韭菜,新鲜脆嫩的蔓菁叶,都是很不错的野味。   山上的树木,品种也很多样。松树、柏树、楝树、老槐树、洋槐树、椿树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灌木,随处都可见到。最是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上,一个个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挨挨挤挤地挂满枝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簇拥在一起。尤其有一种尖头柿子,如果在树上长到熟透发软,采摘下来,直接可以吃,其果肉软绵甘甜,一下子能甜到人的心底里去。不妙的是,柿子树大多长在土崖的边缘,枝条又太脆,最容易折断,人是不能轻易上树采摘的。除非小心翼翼地登上墩梯,才能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摘下来。而柿子偏偏多长在树冠上部,因此,很多柿子就只能被主人遗弃在树梢上。于是,那些无法摘到的柿子熟透以后,便纷纷掉落地面,在树底形成一层厚厚的柿子泥。最后,化为泥土,回归大地,和落叶一起,成为母树的养料。这种情形,会一直延续到冬天,直至最后一个柿子从光秃秃的树上落下。可以说,在柿子树身上,能真真切切地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确切含义。近几年,尧山上还多了一种经济树种——花椒。这些花椒都是较新的品种,花椒的朵儿繁密,个头也大。熟透以后,红艳艳的,不光给山里增添了光艳的色彩,给农人增加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三   尧山不光是一座富饶的宝山,还是一座山中有山、山山相连的厚重山系。尧山的地质非常奇特,环山多为石山。很多年前,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炸山取石,制作建筑用的小石子。整个山北被炸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其狼藉之状,至今赫然在目。庆幸的是,近些年,这种状况得到了完全遏制。   行走山间,刚才还天朗气清的尧山,这会儿又氤氲着浓浓的雾气。不管是空旷的山谷,还是巍峨的山峦上,空气能见度均不太高。不过,这丝毫也不影响我们登山观景的兴致。登上山顶,一座“虎头”样的山头,面朝北向,高高耸立在空旷的山谷中央,像是天然形成的瞭望台。站立山头上,极目远眺,虽然天空又变得灰蒙蒙的,但北面山脚下一大片辽阔的田畴还是看得很分明。在山头的东西两侧,遍布着或高或矮、或长或短、近乎丘陵样的山峦。它的正南方则是那条较为宽阔的通山公路,我们就是沿着这条逶迤的公路上山的。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一次“会当凌绝顶”的独特感受,体验一回居高临下的快意逍遥。   短暂地瞭望之后,我们决定攀登东面那座较高的山脉。“瞭望台”东面,是一条绵延迂回的山梁。沿着这条山梁蜿蜒前行,一路上坡爬岭,一路欣赏沿途风光,真有说不尽的惬意。我们时而仰观陡峭的山势,时而俯瞰幽深的峡谷;时而远眺高高的铁塔,时而近观脚下的野花野草。在这里,无论哪种景致,都跟大山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草一木,一石一岩,一花一径,仿佛都带着大山的厚重和沉稳。当然,也带着山间的清风和润泽,使人心旷神怡。   我们一路攀爬,一路迂回,很快就抵达每次必去的那座铁塔之下。这儿群山环抱,居高临下,算是尧山上的制高点了。这几年,来尧山少说也有十数次了,这里早就成了我们必去的一处胜地。而且每到这里,我们都要驻足很久,以完全悠闲的心情欣赏四周的风光——那山外有山的绵延峰峦,起起伏伏的山脊,神秘幽静的山谷,随处可见的乱石,绿得泼墨的松柏,满山疯长的野草,还有那或晴朗明媚的天空,或四处弥漫的雾气,都在我们眼前施展各自的魔力,给人一种皈依自然、胸襟大开的放松感。矗立在这条山梁制高点上的这座铁塔,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淋,早已锈迹斑斑。但在游人眼里,这座铁塔却早已成为一座标识、一个印记,引领人们满怀好奇不断前行,直至来到它的脚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铁塔像是一个分水岭,山梁在这里陡然呈下降趋势,一路逶迤延伸向更幽深的远方。站在铁塔下瞭望,东西南北全是低落下去的山梁和沟谷,看不到尽头的山谷,一条条斗折蛇行,绵延不断。这正是尧山的神奇之处——它崇高、厚重,迷离,你根本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条山脊、多少道山谷。如果只管顺着一条山梁往前走,到底能走到哪里去,似乎并不会有确切的答案。如果赶上阴雨天,山间松柏成群,云雾迷蒙,曲径通幽,就一定能切身感受到“云深不知处”的幽秘和无奈。   可这回,我们还没来得及重温这些美妙的感觉,就惊奇地发现,铁塔以东原本人迹罕至的山脊上,竟然新辟出一条宽阔的山路!放眼望去,这条新开的山路,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脊一路逶迤,直奔向更辽远更奇崛的远方。以至于,即便我们站在高处,也看不到山路的尽头。不仅如此,挖掘机持续工作的轰鸣声还在山间回响,时时震动着我们的鼓膜。我们便由此猜想:这条正在修建的山路,一定将和山下的大路贯通。想到这些,我们更想一探新路。于是,大家一起走下朝东的陡坡,踏上了这条绵延于山脊之上的新开的山路。   四   从地理学上讲,尧山,属于土石相混地质构造。自然,新开山路的路基还不完全平坦,裸露的石块和石片遍布于两侧的草丛间,但山路主体已基本碾压平整。漫步其间,无论仰视通往铁塔的峰巅,还是俯视草木葱茏的山谷;无论眺望重重的山峦,还是仰视高远的天穹,都成为极美的享受。而面前依着山势、不断延伸而去的山路,正如一条柔软的白练一般,蜿蜒蛇行在崎岖的山脊之上,给人一种因视野空阔而产生的壮美和遥迢之感。   这会儿,天气变得时晴时阴,目之所及的山景尽收眼底。其中,最赏心悦目的,当属散布于山间星星点点的松柏了。这些松柏,或长在谷底,或长在半山腰,或长在新开山路的路旁。有些遗世独立,有些三三两两并肩而立,有些则群立于峭壁断崖之上。无论松树还是柏树,皆因吸纳山间之润泽而彰显灵气,显得苍翠葱郁。尤其长在路旁的那棵松树,树身不高却冠盖如伞。伸向空谷一边的虬枝,更是姿态奇崛,仿若迎来送往之曲臂,人们赞其为尧山上的“迎客松”。大概喧嚣的生活太过芜杂,山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人驻足流连,心生欢喜。   回返时,刚上到慢坡的一半,行至铁塔附近,忽然又惊奇地发现:在东南方向,出现了一道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观——在几乎与我们视线平行的远方,一大片灰白色的“云海”完全遮住了远山的面目,只留下一条漂浮于“云海”之上的极纤细而起伏的曲线。所谓起伏的曲线,便是远山被那一大片“云海”遮住了大半山体后露出的山头了。飘忽间,它活像画家用蓝色画笔勾勒出极简的一线山的轮廓。彼时,那时隐时现的山巅是湛蓝色的,遮挡住山体的“云海”是灰白色的,单是这两种颜色的陪衬,就已经是一种极干净、极高级、极雅致的绝配了。而排列在山巅之上、张着翼翅的一根根风车,又因“云海”的笼罩一改它雄伟高大的姿态,换以一种极纤细、极秀丽的形象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幅既秀美又雄浑的山水画。那云罩雾锁的山巅,刚刚高过我们近旁可以看到的层层山峦。这样一来,一远一近,一细一粗,一朦胧一清晰的两种山景就在我们面前形成了鲜明而奇妙的对比,其情其景,亦真亦幻又绮丽无比,更凸显出那远山仙境般的美好来。实在太像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了,真是既虚幻又确切,既浪漫又真实。它又分外像梦幻中的海市蜃楼一般,貌似影影绰绰却又触目可见。一时间,我们都迷醉在这既瑰丽又壮美的罕见景象之中。大家除了指点欣赏,就是慨叹称奇了,只一眼不眨地盯着那茫茫云海和露出一星半点的山巅细细玩味,生怕它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五   这时候,不知谁提醒说:“快往高处走,能看得更清楚呢。”我们才如梦初醒般,疾步走上慢坡,来到一处较高也较为平坦的三岔口。也真巧,这里好像就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极佳观景台。在这里,那处胜景更是毫无遮拦地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细加观赏,那一大片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乳白色的“云海”更加浓郁缥缈,愈加湛蓝的山巅的线条也开始变粗,一切物象似乎也都更加明晰起来了。原来,我们近前原本看得比较清晰的、低矮而厚重的山峦与远处那道由起伏且细长的线条显示出的山脊,中间只隔着那一片乳白色的云的海洋。如此看来,远处是梦幻般的仙境,近处则是具体可见的山谷草木。于是,这亦真亦幻的两种奇景便在眼前共存。这,怎能不令人惊喜万分、拍手叫绝呢!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与这种胜境更匹配的景象,那就是深藏云层里时隐时现的太阳。它一直在“云海”上空发着熠熠的光芒却始终不见露头。于是,就有了一种阳光只远远关注着“云海”,却矜持地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霞光时有时无地投射在密布的阴云四周,在云翳间产生许多道美丽的光的投影,增加着周围的迷幻色彩。而与这些“云海”上的光影遥相呼应的,还有来自西北方与地面平行的一道绳索样粗细的橘色亮光,一直延伸到东南方那片“云海”附近。这样一来,我们头顶的天空便时蓝时灰,光线时明时暗,阳光时有时无。那风光,那景象,真是如梦似幻,绮丽无比,直逗引得我们驻足流连,久久不肯离去。就在这时,一辆白色的小汽车从南面山头开了过来。见我们面向东南,对着那处胜境赞不绝口,车子的主人——一对中年夫妻立刻下了车,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一起欣赏起眼前的美景来。于是,我们像是早就约好的老熟人似的,一起品评着这罕见的景观。有人说,这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奇观。   大家犹且兴奋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忽然,一只野鸡“扑棱棱”地从附近的草丛里飞起,极快地掠过我们身旁,停落在不远处的半山腰间。很明显,那是一只雄性野鸡,彩色的羽毛,凤凰一般的尾翼,拖着长长的尾巴,很是好看。我们都因此深信:尧山,的确是一座神山和宝山。而此次,尧山这一胜景的出现,不正暗合了它的神奇秀丽之美吗?事实上,尧山的四季都是清奇俊秀,鸟语花香的。   如果说,秋日的尧山是丰饶美丽的,那么,这次登尧山,偶遇的这种奇景,则是尧山确属一座奇山的明证了。客观地说,尧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山系的繁复,山外有山;也在于它的植被丰茂,四季风情各异;更在于它的厚重沉稳,承载着丰富多样的物华。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尧山,正像一座天然的屏障,护佑着山脚下的子民安居乐业。我想,尧山上富饶的物产,一定可以养育并熏陶依山而居的人民;反过来,勤劳智慧的人民,一定能够依托尧山这座宝山,更好地去开发它、利用它,保护它,建设它,从而创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