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团圆时 他们坚持为生命“守岁”
日期:02-06
一名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拍摄全家福 受访单位供图
在万家团圆时守望如初,西京医院不同科室里的别样“迎新”瞬间,见证着医者守护生命的完整图谱。从急诊室握紧的双手到神经内科的生日烛光,从中毒患者的指尖回暖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每一场“生死时速”的接力,都在续写着“团圆”的定义。
除夕夜上演守护生命的“战役”
监护仪的警报声是重症医学科的新春倒计时。此时,科室医护正在紧急抢救一位误服剧毒农药的患者。全员分工明确,救治有条不紊。置换液袋在灯光下折射出点点微光,这是一场生命接力从濒危边缘到逐渐复苏的痕迹 。当黎明的曙光穿透ICU窗帘,患者睫毛开始微微颤动,“血氧饱和度99%,心率82次/分,这是新年最好的战报!”一夜的坚守换来患者转危为安,医护们这才暂时松了口气。
然而,守护生命的“战役”远未结束。二十几台监护仪器在病房里闪烁,医务人员在穿梭间调整着每台设备的参数,护士手中的记录本写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洒进ICU,他们仍在为下一个生命奇迹坚守。
病房里充满别样的年味
窗外万家灯火璀璨,老年医学二科的一名护士推着治疗车穿过走廊,瞥见10床祖孙四代正围着手机看春晚,笑声混着监护仪的滴答声此起彼伏。护士站前,轮椅上的百岁老人被五代人簇拥,孙子展开“新春安康”的对联,护士按下快门的瞬间,老人颤巍巍抬手比了个“V”。病房里,15床的老人正对着床头的乒乓球吹气,小球滚了两圈停在边缘。“比昨天强!”护士轻声鼓励,血氧仪上的数字随着平缓的呼吸微微跳动。从春晚笑声到快门闪光,从对联流苏到滚动的乒乓球,这里的年味,是爱和团圆交织的温暖乐章。
童言童语背后的健康守护
“医生阿姨,我是不是要变成红灯笼了?”7岁女孩指着自己发烫的脸颊问。当酒腌肉遇见头孢,一场紧急的救治随即展开。为了让小患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病情,儿科值班医生在病历本画下卡通示意图——酒精小人和头孢小人在血管里打架的场景,让孩子瞬间明白“药物警戒”的含义。37.4℃的体温计、平稳的心电图、特意调成橙子味的银黄口服液……新年的儿科里没有冰冷的说教,有的是在童言童语下构筑的坚实生命防线。
为了护航孩童们平安健康过新年,科室医护还同步发布了温馨的新春健康提示。特意提醒广大家长,使用头孢期间及停药后至少一周内,避免再次饮酒或摄入任何含酒精的饮品和食物。若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胸闷、乏力、出汗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诊疗下给予药物促进酒精代谢。
藏在病房里的新春仪式感
除夕夜的饺子香还未散尽,护士推着餐车穿行在病房,医院神经内科刘学东副主任将热腾腾的饺子递到患者手中,“尝尝咱们的水饺!”吞咽困难的病人也收到特制营养餐,饺子的热气烘托了年味也温暖了病房。
大年初四,生日歌接棒饺子的余温。护士推着蛋糕车,围在病床前轻声哼唱。蜡烛的微光映着血糖仪的数值,老人闭眼许愿瞬间,病房里响起掌声——这是新年里最朴素的仪式,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白大褂与病号服共同编织的温暖时刻。此时此刻,不管身处何地,年味始终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温暖接力。
俯身拥抱“18岁的春天”
“心灵重感冒”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很容易被大家忽视。新年期间,医院急诊抢救区的病床上,一名18岁抑郁症女孩拒绝家属陪同,情绪极不稳定。孔丽娜医生毫不犹豫,俯身拥抱女孩颤抖的身体。“你看窗外,腊梅正在冻土里攒着开花的力气。”两小时的床旁心理疏导,女孩情绪趋于稳定,直至其主动要了杯温水。在随后的治疗中,不觉间急诊科墙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旁,新添了张便利贴,上面写道“世界赠我以风雪,我报世界以花开”——这是状态明显好转的女孩悄悄留下的新春寄语。 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