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蛤蟆滩再迎黑鹳 生态美景庆新春

日期:02-05
字号:
版面:03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安长安区蛤蟆滩附近,数只黑鹳在水田中飞翔嬉戏。 通讯员 曹孝功 摄   时值春节,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时,在西安长安区蛤蟆滩附近,有一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正在水田中飞翔嬉戏,悠闲觅食。这是它们在这里度过的第六个春节,同时也吸引了不少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   2月3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在蛤蟆滩附近,十多只黑鹳正在水田中觅食,黑色的羽毛在晨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绚丽的光泽,引得鸟类爱好者们纷纷按下快门。   据西安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副会长杜靖华介绍,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其数量稀少,被誉为“鸟中大熊猫”。黑鹳体型高大,站高约1米,上体覆羽黑色,并带有紫绿色金属光泽,嘴、脚呈红色,姿态威武、动作矫健,主要以鱼、虾、蟹等水生生物为食,多栖息于湖泊、沼泽和河流附近。   十里蛤蟆滩稻花乡里农业景区相关负责人高江波告诉记者,最早发现黑鹳是在2019年年底,一批黑色的大鸟飞到收割后的稻田中越冬,从此每年冬天它们都会回到这里,数量也从最初的六七只增加到了30多只。   “开始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只是觉得很漂亮,后来知道了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就在水田边立了一些牌子,提醒游客不要进入田间干扰它们,共同守护候鸟越冬。”高江波说。   蛤蟆滩及周边良好的环境不仅吸引了黑鹳,还引来了大白鹭、小白鹭、绿头鸭等许多候鸟。一些鸟儿甚至长年“定居”在此,成为留鸟。   杜靖华说,黑鹳等候鸟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水质清澈、食物丰富,而且对人类干扰较为敏感,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环评师”。黑鹳选择西安作为它们的栖息地,背后折射出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水田中群鸟嬉戏、百鸟啾啾,远处的游客安静地观赏,他们或手持望远镜认真观测,或全神贯注透过取景器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这一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记者 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