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长安灯会”亮灯迎客 “城门春联”高高挂起

日期:01-23
字号:
版面:03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璀璨夺目的西安城墙灯会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永宁门城门悬挂的巨幅对联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传统的北方小年夜,伴随着长安灯会的点亮,西安人也进入了“春节时间”。与长安灯会同样吸睛的还有城门洞高高挂起的“春联”,让古朴雄浑的城门也变得喜庆了起来。   小年夜,“长安灯会”正式开启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长安和灯会,从来都是那么相得益彰。   22日,小年夜当晚8时,长安城月色如水,伴随着观众的倒计时和欢呼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的花灯次第亮起,标志着主题为“乙巳中国年,灯映长安春”的“长安灯会”正式开启。从北到南,长安城被一片灯火笼罩,花灯绽放,如漫天繁星。   长安灯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铺就一场唐文化视觉盛宴   “吾乃大唐礼仪官,诸位贵宾,请随吾前往……”2025乙巳新春“长安灯会”点灯仪式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   当晚8时许,点灯仪式开始,一场情景再现演出,让点灯现场仪式感满满。   “上朝时辰将至,还望诸位整肃衣冠。”在“礼部侍郎”的提醒下,嘉宾们缓步入殿,历史画卷铺陈在眼前。   “5、4、3、2、1”随着主持人的“点灯”声起,现场一片欢呼,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花灯全部点亮。与此同时,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的花灯随之亮起,古城秒变“火树银花不夜天”。“长安灯会”点亮的同时,视频中传来画面,开罗、罗马、雅典三个古都与西安同时点亮象征文明传承与友谊长存之灯,世界四大古都以灯为媒相通相融。   长安灯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居龙首,以13组精美的文化灯彩、5大互动巡游,生动讲述了大明宫17位唐朝皇帝执政240余年的辉煌历史。其中,“灯耀千宫”以唐代木构榫卯结构让古人的智慧又一次惊艳;“九天阊阖”重现含元殿之雄伟;“卧狮醒春”融合宫廷与民俗之美,搭配《元日大朝会》《丝绸之路客商》历史场景巡游,全方位展现盛唐多元文化交融,为市民游客铺就一场唐文化视觉盛宴。   长安灯会·西安城墙   用花灯让盛唐文物“活”起来   城墙灯会持续了三十多年,城墙上看灯早已成为西安市民过年期间不可错过的文化项目。   如果说今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花灯展现了大气磅礴之美,那么城墙上的花灯则更有意趣,更别出心裁。主办方精心选取了38件寓意美好、造型典雅的国宝级文物,以璀璨花灯的形式让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当晚,记者从永宁门登上城墙,虽然还有半个小时才亮灯,但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市民游客。伴随着花灯点亮,现场一片欢呼。记者一进入南门月城,就看到了月城墙面上的“瑞蛇呈现”花灯,花灯正中,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伏羲、女娲”实物形象的“青玉人首蛇身饰”。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传达了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与祈求。“伏羲、女娲”是我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后世幻化出的形象以人首蛇身为多,这也巧妙契合了2025蛇年的吉祥生肖元素。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依据文物打造的花灯,在永宁门城楼东侧的“上元盛景”灯组中,鸳鸯莲瓣纹金碗、三彩凤首壶、鎏金双狮纹银碗、鎏金铁芯铜龙等一件件精美的唐代文物珍宝,化身为迷人的花灯,沉睡在博物馆内的盛唐文物“活”了起来。   位于文昌门魁星楼旁的“饮中八仙”花灯璀璨夺目,不仅展现了诗与酒的交融之美,更是西安城墙景区在文物活化创新上的一次精彩演绎。主办方精选国内各大博物馆珍藏的唐代酒器,通过花灯艺术的形式,再现了这些珍贵文物的风华。   长安灯会·大唐芙蓉园   “绒馍馍”“塔宝”都来助阵   长安灯会·大唐芙蓉园以40组美轮美奂的文化灯彩和两大主题巡游,为游客打造满园“灯火阑珊处,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浪漫场景,仅一门之隔,游客可“一步入上元”。   据介绍,整个灯会分为“上元张灯”“花影映宵”“绮罗粉黛”“上元欢歌”“不夜长安”五部分。御苑门前“万象生辉”灯组邀请游客步入大唐上元之旅;芙蓉桥排灯如阵、雄狮欢腾;北湖岸水面上的“芙蓉花神”尽显唐朝仕女斗花雅韵;“锦衣华裳”花灯融入艺术家范燕燕创作的精美纹饰,再现服章之美……形态各异的花灯或与建筑相映成趣,或于湖面交织成璀璨繁星,一步一景,为市民游客营造沉浸式上元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绒馍馍”“塔宝”等西安文创界的“顶流”也化身为花灯,在芙蓉湖畔“笑”迎八方宾客,既展示了西安的包容,更让西安的花灯多了几分可爱色彩。 记者张静 实习生王诗涵   巨幅春联高悬,年味儿拉满   从2006年开始,西安城墙全球征春联活动已成功举办到第20届,每年悬挂于城门之上的巨幅春联不仅是西安城迎接春节的喜庆标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象征。   今年的全球征春联活动以“盛世同追梦·古城齐贺春”为主题,由西安城墙联合寿县、正定、襄阳、兴城、开封、荆州、广州、山西皇城相府及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十地古城墙(堡)机构共同举办。   22日上午,记者在西安永宁门见到了今年永宁门东侧城门春联“盛迈汉唐,欣华夏文明,铺春浩浩;远扬钟鼓,话老秦故事,逐梦赳赳。”的作者张斌礼,这已经是他创作的春联第十四次悬挂于城门之上了。   “上联彰显了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紧扣西安作为历史文化中心城市取得的全面发展;下联紧扣西安人的特点和精神,借钟鼓楼洪亮钟声,讲述西安人开放包容、勇往直前的精神,赳赳老秦的奋斗与执着。”张斌礼告诉记者,2006年他创作的春联就曾在永宁门东侧门洞悬挂,此次再次入选非常开心,“这副春联也寄托了我们所有人美好的愿望,希望西安能够守正创新,越来越好。”   “这副对联寓意着西安这座城市自汉唐时期以来的辉煌历史与繁荣,犹如一部壮丽的史诗,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是华夏儿女共庆团圆、欢度佳节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联上联‘盛迈汉唐’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告诉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繁荣昌盛的态势。下联‘远扬钟鼓’,则以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永宁门为背景,讲述了古城的历史与文化。钟鼓楼作为西安的象征之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而‘老秦故事’更是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遥远的秦朝,回溯着那一段辉煌的历程。在‘逐梦赳赳’的寓意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憧憬。”多年来担任西安城墙古城全球征春联活动评审的西安市楹联协会秘书长徐熙彦解读了这副春联脱颖而出的原因,“这副春联,是用诗的语言讲述故事,讲述西安风采,也讲述这个时代的精神。从2006年到今年,西安城墙古城全球征春联活动在全球华语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全国人民向全球华人送春节祝福的一种方式。”   西安城墙文旅中心负责人朱媛告诉记者:“西安城墙古城全球征春联活动自2006年起延续至今,今年已经是第20届,逐渐发展成为传承历史文化、营造古都祥和喜庆氛围的重要载体。这一活动也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的生动写照,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实践。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记者张静 实习生王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