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灶台上的年画 木版里刻出了浓浓“年味儿”

日期:01-22
字号:
版面:04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小朋友体验木版年画   每逢关中乡间的柴火灶上张贴了花花绿绿的灶王爷画像,年随着袅袅升起的悠长烟火,让简朴的土灶变得生机勃勃。   与此同时,木版年画艺人们便张罗着刻木板,将寄托着吉祥、憧憬的年画,用古老的印刷工艺一张张印制出来。   全手工的雕版及印制过程,比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缓慢许多,但中国传统的老手艺,永远浸染着慢生活的色彩,仿佛那些存放于旧时光里书本中最有韵致的章节。   大俗即大雅 灶神画像接地气   木版年画通常四套色或五套色,纹饰图案也各有千秋,鲜艳的明黄搭配桃红、翠绿,黑色勾边,偶尔点缀些紫色。大俗即大雅,看似俗不可耐的色彩搭配出极具中国传统民间生活气息的韵味,成为单调乡土生活里绚丽又喜气的视觉符号。   “小年祭灶时,少不了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像。”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告诉记者,“这一时期的年画作坊非常繁忙,年画作坊不光印制门神画,也要印家宅六神,特别是要印灶王爷。”   除了祭祀灶王爷,还要祭祀家宅六神,即土地爷、天地爷、龙王爷、灶神爷、仓库爷、牛(马)王爷。因为它们都是家庭的保护神。传统木版年画中,灶王爷两边各有一个小公务员手拿两个罐罐,一个叫善行罐,一个恶行罐,这一年中,家里人每做一件善事就记录在案投在善罐里,做恶事就投在恶罐里。   在陕西关中很多地方,灶王爷画像都相对简约、拙朴、洗练。画上也有各种灶桌摆设、装饰,灶王爷上面也会有传统的历法。画像有一种不套色的,贴的时候要挂红,最常规的一种是四色套印的。   古印刷术“活化石” 传承民间文化印记   据王智介绍,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立法,普通民居里的木版年画逐渐成为被保护的对象。   木版年画不但是古印刷术的“活化石”,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农耕文明之魂,让当代人能通过年画感知到千百年前古人装点生活、记录生活、绵延文脉时的巧思与智慧。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活跃在三秦大地的凤翔木版年画虽然不在中国最著名的四大木版年画之列,但也在十几年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鸡凤翔木版年画带有浓郁的陕西地域色彩,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四百多种。凤翔民间木版年画很少受外来文化影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风格,构图饱满,门画造型威猛,风俗画构图富于生活情趣,色彩对比强烈,套金套银后富丽堂皇,手脸部分手工填染后更显逼真。邰立平为了让传承六百年历史的年画活在当下,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古老的印刷术经由他及徒弟们的传承,长盛不衰。   此外,陕西地区还活跃着蒲城兴镇赵记老局的木版图画,分为木版年画类、窗花类、神像类、炮皮类、墙花纸、顶棚花纸类、包装宣传类,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终南山下门神钟馗 木版年画全国唯一   尽管年画家喻户晓,但极少有人了解在西安鄠邑区,也有一支木版年画的传人。他们只印钟馗画像,这跟传统意义上、中国百姓心目中的门神尉迟敬德、秦琼两员大将的形象截然不同。   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传承人王骥告诉记者:“以终南山钟馗故里为核心区,以分布鄠邑区的五座钟馗庙(宫)为辐射源,鄠邑区数百个村子,村村都有人参加钟馗赛社等民俗活动,村村都有略知钟馗传说故事的人,钟馗画制作者有一百余人。中国春节,民间重要内容之一是跳钟馗、贴门神钟馗。唐玄宗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像镇宅佑安,并给大臣送钟馗像及历日表;明朝皇帝朱建深画‘钟馗百事如意图’……如今,鄠邑区部分家庭春节时也在延续贴钟馗门神的习俗。”   这些天来,王骥一直忙着在各大展会演示雕版技艺,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纯手工完成,不仅费时耗力,付出大量心血才能得到的流畅线条,才能保证钟馗像上每一根胡须都被刻画得灵动、恰到好处。   “年轻的时候耐不住性子,如今有点年纪,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基因似乎觉醒了,刻画钟馗的过程也是治愈心灵,与古人对话的过程,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力量和使命。”王骥表示。 文/记者职茵 图/记者尚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