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这场新春文化盛宴秀出乡村幸福年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04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上王村村民表演锣鼓秧歌      社火民俗表演、美食品鉴、特色市集、写春联送“福”字……1月17日,在2025蛇年新春来临之际,一场“村晚”+“村游”的乡村新春文化盛宴,在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上王村精彩呈现。活动通过引入行进式、沉浸式体验模式,让“村晚”焕发时代新风尚,让市民和游客在喜庆的氛围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与丰硕成果。   当天下午,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长安区委、长安区政府、陕西省文化馆承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长安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的“山水长安·唐诗故里”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2025长安新春活动推介精彩亮相,通过打出“村晚+美食+市集”的“村晚+”IP矩阵,宣布并推出21项涵盖长安区各大景区、文化场馆的新春文旅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长安,品味地道美食,感受乡村魅力,共赴一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盛宴。   载歌载舞 边走边品“文化游园会”   红灯高挂喜洋洋,浓浓年味情更浓,喧天锣鼓来开道,“回村”过年好“丰”景。活动现场,锣鼓队在村内主干道整齐列队,以激昂热烈的鼓声,拉开表演的序幕。   本次活动精心策划沉浸式“村游”体验,让市民游客可以边走边瞧、边看边品,通过精彩的锣鼓社火表演、“村晚”文艺节目呈现、“长安有戏”文化惠民演出,与长安农家乐美食品鉴、书画艺术家写春联送“福”字、长安好物展、唐诗剪纸作品展、迎新春窗花展等形式融合,市民游客能够全方位品鉴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热烈欢腾的节日氛围。   “以前是看‘村晚’,现在是游‘村晚’,这样的活动太有特色啦!”市民孙女士说。记者看到,在美食品鉴区,经典农家菜、创意农家菜、特色农家点心等“列队”接受大家的品尝,上王村的众多农家乐经营者还拿出臊子面、葫芦鸡、冻冻肉等特色菜,请市民和游客在唇齿留香间感受烟火长安的温度。   除美食外,村里的“文化游园会”热闹非凡。大家驻足于书画艺术家的桌案前,领取饱含新春祝福的春联和“福”字;观赏并选购特色好物,了解长安区的民俗风情和传统工艺。迎新春窗花展上,不但展出有50幅窗花作品,现场还备足剪纸工具和材料,大家可以在剪纸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收获剪纸的乐趣。   “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我们借助‘村晚+’这一农文旅融合平台,为广大群众献上独具特色的‘文旅大餐’,旨在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浓氛围。”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彩不断 欢声笑语喜迎佳节   当天的上王村,无论是村主干道,还是东一街、东二街、东三街,处处张灯结彩,人流如织。在“村晚”主舞台区域,演出还未开始,早已人声鼎沸,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舞台上,戏曲碗碗腔《桃园借水》、街舞《醒狮闹春》、杂技《汉唐百戏》、魔术《华山戏法》以及歌曲《biangbiang面》《常来长安》等精彩节目集中呈现,勾勒出一幅幅新春佳节的文化盛景。   “今天特意带着家人一起来看‘村晚’。不得不说,节目太精彩了,每一个都特别对我胃口。”市民马女士说。   “我们在‘村晚’呈现上坚持‘农趣农味’,以‘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为基调,通过舞蹈、歌曲、戏曲、小品、器乐、非遗展演等节目形式,抒写乡村发展故事、展望乡村振兴图景、演绎群众身边日常、唱出百姓幸福心声。”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利群介绍道。   舞台上,乡村好戏精彩连连,展现了长安区乃至西安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硕的文化成果;舞台下,喝彩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定格精彩瞬间。   “办‘村晚’、看‘村晚’是如今农村群众的新年俗。沾着泥土气息的各类节目及特色活动,诠释着村民对家园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也是推进乡村旅游的特色载体。”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将把“村晚”作为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把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唱响亮。   为扩大惠民覆盖面,让更多观众“云”享“村晚+”盛会,本次活动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陕西公共文化云、新浪直播平台、西安文旅、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公众号、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播出。   文/记者 杨明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