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上的秦腔展演 记者 张静 摄
本报讯 (记者张静 实习生王诗涵) 探寻三秦文化瑰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月18日下午,由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与西安市新华书店、“前方+”新闻客户端携手主办的“文艺两新·新华大讲堂”在长安书院“阅读+”文化空间开讲。作为“文艺两新·新华大讲堂”的首场活动,主办方特意以“寻迹年俗·邂逅非遗雅韵”为主题的新春非遗展演开场,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杨帆主讲,众多市民读者驻足观看,也被非遗的魅力深深折服。
一曲古韵悠扬的古琴演奏让现场观众仿若置身于古代雅集之中,感受到古琴的独特魅力与文化的厚重深邃,也拉开了整场活动的帷幕。作为主讲人,中国长安非遗乡集创始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杨帆围绕春节、年俗、非遗等内容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年的由来、意义、价值,带领现场观众熟悉春节礼俗,感受春节文化魅力。
活动现场,生动有趣的眉户《五更鸟》,让人了解到眉户曲子的艺术魅力;秦腔剧目《飘彩》委婉动听,让观众乐享其中。舞台下,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在传统文化知识互动环节,6道涵盖年俗、非遗、文化常识等内容的选择题吸引了现场小朋友的踊跃参与,他们团团围住了主持人,把小手举得高高地争抢答题,现场气氛热烈,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展非遗之美,传文化之魂。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传统年俗文化,展示非遗魅力,不仅让市民感受到了古老技艺散发的蓬勃生命力,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阔大众文化视野,了解悠久陕西史蕴。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主席王洁告诉记者:“‘文艺两新·新华大讲堂’是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和西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以及‘前方+’新闻客户端一起策划的常态化品牌文化艺术活动。这次是开堂第一讲,利用非遗讲座和展演形式,让广大市民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今后,我们将会把‘文艺两新·新华大讲堂’做成常态化的活动,通过‘讲座+活动展演’的形式,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新阵地、新手段和新方法,助力陕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成果走进现代生活,让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亮起来、传起来,让群众共享文化之美,激发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传播优秀文化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