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管卡异物
家长再急也不能用手抠
日期:01-19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04 文体·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节将近,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各类坚果、糖果等小零食成了茶几上的常客。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零食,在不经意间也可能成为威胁儿童安全的“隐形杀手”。日前,记者联系采访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黄海娟医生。专家提醒,儿童气管异物很危险。每年春节前后,医院接诊的儿童气道异物病例都会明显增加,近期家长们务必要高度重视。
儿童气管异物一直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这是因为该年龄段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玩耍,而他们的吞咽和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导致异物进入气管。黄海娟告诉记者,常见的儿童气管异物包括花生、瓜子、豆类、硬币、纽扣等。一旦异物进入气管,可能会立即引起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如果异物较大,完全堵塞气管,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若异物较小,部分堵塞气管,可能会引起反复咳嗽、发热、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儿童气管异物重在预防。家长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教导孩子安静进食,避免进食时嬉笑、打闹、奔跑,防止食物在吞咽过程中误入气管;儿童哭闹时家长也要切记不要强行喂食;引导孩子不要咬笔帽、衣服上的拉链、饰品等,也不要将小的物品放口中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家长们可以将家中的坚果、小物品(如硬币、纽扣、电池等)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在孩子玩耍过程中,尤其是使用玩具或接触可能放入口中的物品时,家长要时刻留意,避免孩子将异物放入口中,也要避免给孩子喂食危险食物,不建议3岁内儿童进食花生、瓜子、核桃仁、大豆类等各类坚果、颗粒性食品。
“一旦发生儿童气管异物,家长们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用手抠,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促使呼吸道食物或异物从口腔排出。”黄海娟建议,针对1岁以下宝宝,家长们可以通过5次拍背法,即家长用一只手抱起宝宝,将宝宝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以单手掌根部在宝宝背部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五下;辅以5次压胸法,即将宝宝翻转过来,仰躺在家长的手臂上,在宝宝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五次。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异物吐出。
1岁以上儿童可采用剪刀、石头、布腹部冲击法。家属站在孩子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剪刀指一只手食指、中指并拢,像一个闭合的剪刀定位在肚脐上方两横指;石头指另一手握拳,拇指侧的拳眼放在定位点上;布指掌包住拳头,然后用向上、向内的力量,冲击上腹部。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异物吐出。如果情况紧急,及时施救后要尽快送往医院,为孩子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
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