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洛南豆腐走上西安人餐桌

日期:01-19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06 都市圈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人们正在往西安装运新鲜的洛南豆腐      “基本上都是每天后半夜装车,既要保证豆腐的质量和香嫩又要赶在早饭前送到,让西安乡党吃上咱洛南的好豆腐!”16日清晨3时许,洛南县城关街道杨川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东向记者介绍。据悉,西商融合发展以来,洛南县有关部门多次赶赴西安推销当地豆腐,目前已经在西安市城区设立街头专卖店百余家且深受群众喜爱,销量逐渐增大。   豆香弥漫、年味愈浓。腊月时分,记者一进入洛南县城关街道杨川社区,阵阵豆香味扑鼻而来。临近春节,该社区30多处大大小小的豆腐加工厂、豆腐作坊“马力全开”。“一是要供应洛南周边的区县,二是要保证西安市场的供应”李东说。   据介绍,从蹬着三轮车沿街叫卖到规划建设新的豆腐加工厂,村民刘福灵见证了杨川社区豆腐产业的发展壮大,自己也成为豆腐产业的受益人之一。刚开始刘福灵租用村集体的厂房生产豆腐,做大做强后逐渐开始自己建厂生产豆腐。现在刘福灵已经建有3个豆腐加工厂,日均使用大豆2000公斤。同时,工厂把剩余的豆渣供给600头牛、1000只羊食用,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和生产绿色环保的目标。   “2018年,我们通过深入调查走访发现村里大部分人都会制作手工豆腐,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厂房,无法规模化生产,这一传统技艺未能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李东说,面对这一现状,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四处考察,学习先进的豆腐制作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方式,引进半自动设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保留手工豆腐的传统味道。   有了设备只是第一步,如何拓展销路成了问题。由于豆腐的保质期较短,制作出来需要立即售卖。为此,李东和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村民制作的豆腐,对接商场、饭店等经营主体,还多次往返西安各大社区进行推销,逐渐为杨川社区的豆腐打开了销路,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以前,我和妻子一直在西安打工,漂泊不定,后来在李支书的建议下,我们在西安开了一家店,专门售卖洛南豆腐。”家住洛南县麻坪镇的马龙说,现在店里生意还不错。据了解,洛南县杨川社区像马龙这样被“链接”在豆腐产业的有10多个人,他们借着西商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接连往返于洛南、西安两地。   杨川社区的豆腐产业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不仅得益于洛南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大,还有赖于社区干部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尝试规模化发展豆腐产业,一方面鼓励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村集体带头发展,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人前来投资建厂。   “我来自湖北,两年前听说洛南豆腐好,经人介绍过来发展,成立豆腐加工厂,招了十几个工人,专门生产鲜豆腐。”豆之情豆腐加工厂负责人孙俊说。   记者在生产车间里看到,十几个身影来回穿梭忙碌着。“这里管吃管住,一个月能挣4500块钱,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工人刘锁子一边给豆腐点卤,一边高兴地说。   和孙俊一样慕名来到杨川社区投资建厂发展豆腐产业的还有外地人任国俊。他成立了娜姐豆制品加工厂,每天加工大豆850多公斤,主要生产豆腐皮、腐竹、豆干、花干等豆制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也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   近3年来,随着豆腐产业日益壮大,杨川社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杨川社区日产200座以上豆腐的加工厂有8家,还有30多家小作坊,2024年整个社区豆腐产值达3000多万元。   泡豆、磨浆、滤浆、煮浆、点卤、上箱压榨……在杨川社区的豆腐加工厂、豆腐作坊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弥漫的雾气、欢快的笑声,一块块洁白如玉的豆腐凝聚着杨川社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文/图 记者张红中 商洛日报记者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