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记者 尚洪涛 摄
“来民乐园感受久违的文化年!”连日来,新城区居民潮水般地涌进新城美术馆,由新城区总工会、新城区慈善会、新城区美术家协会、新城区书法家协会等共同主办的“文化过大年 书画送万家”——民乐园文化街义写春联惠民周正式启动,大家在这里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流程,感受年俗文化,领取书法家们现场书写的春联和福字,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木版年画里蕴藏丰富年俗
写春联最能体现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的实践和传承。本次惠民周邀请到新城区美协、新城区书协专业书画家为群众义写春联、创作充满年味的书画作品。
新城美术馆里墨香飘扬,红彤彤的宣纸经过书画家们生动地书写,落下一句句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闻讯赶来的市民将美术馆里挤得严严实实。短短一天时间,千余副春联和相关慰问品就送到了群众手中,增添了春节气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项目实践体验活动趣味盎然。市民们跟随非遗老师们学习“印年画、拓福字、剪窗花”,亲自为自己制作一份有纪念意义的春节祝福,对于春节文化、传统年俗的感受更加强烈。
“手要快,要在最短时间把墨汁少量适度刷在木版突出的图案上,墨汁干涸太快的话,印出来的细节就不够清晰。”木版年画老师张定芳一边亲自示范,一边向大家介绍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童子抱鲤鱼和财神两块老式雕版,这些图案都是山东潍坊年画的标志性符号。据了解,木版年画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宝鸡凤翔等地都盛产木版年画。
剪福字拓福字共同祈福
年到福气到,用巧手剪福字作窗花可谓给过年气氛锦上添花。心灵手巧的剪纸老师候树声最拿手的绝活是一边剪纸,一边口述各种半个世纪前流传在关中大地的谚语、民谣,很多民谣引发了在场许多老人的强烈共鸣。
候树声告诉记者:“剪纸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中国剪纸不但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人们的生活里不光有窗花,还有柜花、棚顶花、灯笼花。剪纸不仅应用在各种生活场景里,剪纸图样也反映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当代哪怕学会剪一个花样,都是对文明智慧的传承赓续。”
乌金拓传承人闫敏毅带来了康熙皇帝手书的“天下第一福”字石版,“‘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可谓五字合一,这也是世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讲完石版上“福”字的来历,闫敏毅还给每个观众仔细讲解拓片的过程细节,让观众们能够体验到在宣纸上拓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前来体验的市民纷纷感慨中国工匠们的勤劳与智慧。 记者 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