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日前,在莲湖区青年路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一场以“梅”为题的“飞花令”火热开赛,孩子们在诗词对决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品读与思考中领略蕴含在梅香中的坚韧与风骨,在潜移默化中修养心性,塑造品格。 这只是青年路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特色化的一个缩影。作为有着116年建校历史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长期以来,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创建书香校园”“规范汉字书写”为切入点,形成“青竹简”“快乐成长的红苹果”两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品牌,带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为强国建设筑牢语言基石。 浓浓书香 浸润汉字之美 语同音,言同韵,文同根,人同心。走进青年路小学,你会发现,校园里处处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生命成长的生动画面。门厅里,走廊上,教室一角,操场一隅,随处可见的是规范的汉字、优美的诗词。 为了让教师当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引路人,让学生做好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者,学校相继制定了《青年路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青年路小学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制度》《青年路小学教案、作业、听课笔记检查办法》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考核、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评价之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讲普通话,教师在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过程中,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学校为一年级学生单独设置写字课程,语文老师每天“午写”时给学生进行书写指导。利用黑板报和成语古诗“过关”评价,引导学生开展“我爱汉字”活动。学生从“甲骨文”“有趣的汉字”“成语”“古诗”等自己感兴趣的“点”入手,借助网络和书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学习型家庭评选、书香少年评选、硬笔书法展览、“啄木鸟”在行动、“红苹果”进社区查找不规范用字……每年“推普周”活动,学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集中开展教师“三笔字”考核及“规范汉字读音”考核。学校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并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拓展到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在全社会营造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已是青年路小学师生的共识和默契,它融进课堂,融入活动,融合在校园的每一寸时光,每一个角落…… 孜孜阅读 涵养浩然之气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琅琅读书声从三年级一班教室传出,像一首动人的童音大合唱。国学课上,语文老师谷琳娜带领着学生们诵读《孝为根本》篇目,她从“孝”的金文字形讲起,“上面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下面是一个小孩,老人的手扶在小孩的头上,小孩用头‘扶’着老人行走……” “每一堂国学课,老师都会讲一个汉字的来历,我特别喜欢。每个汉字都藏着一个故事,非常形象和神奇。”学生铁瑞愃说,通过学习《国学》,她明白了很多道理,感恩、宽容、乐于助人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她学习的对象。 青年路小学开设《国学》课程13年,孩子们在诵读国学中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在该校,经典诵读全员参与。学校为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每学期为教师赠书。“青小论坛”是教师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的场所;“阅读札记”是教师勤读不辍、深度思考的成果。“书香校园”浸润了师生心灵,也带动了众多“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少年”成长。 “阅读行动是我们的教育主线。”校长行璐说,各班级每月同读一本书、坚持三件事(即坚持阅读推荐单、个性读书卡和读后感比赛),开展晨诵古诗、午读经典、亲子夜读“一日三读”活动,在读与写中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书海泛舟结硕果。在“中华经典诵写讲”成语诗词大会、“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 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青年路小学连续10年在莲湖区、西安市获奖;在陕西省“阅读伴成长,书香润校园”活动中,青年路小学数十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比赛中,青年路小学的朗诵作品《木兰辞》斩获全国小学生组三等奖。 “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锻炼了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像翠竹一样坚强、执着、向阳生长。在书香校园的浸润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语诗词训练队负责人王蕾说。 田梅梅(莲湖区青年路小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