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战国小陶俑有秦俑类似“发髻”

日期:01-09
字号:
版面:07 专题·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战国秦墓出土器物组合 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发现的仰韶时期部分房址为组合形,多由一个活动空间和一个储物间构成,很新颖,算是‘新房型’。”1月8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馆员赵旭阳介绍了谢家河遗址发掘的多个成果。   谢家河遗址位于咸阳市长武县冉店乡谢家河村,泾河支流黑河的二级台地,部分地带处于亭口水库淹没区域。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成立联合考古队,对谢家河遗址相关区域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发掘的仰韶时期房屋基址属仰韶文化中晚期。房址平面形状基本为圆形,可分为单室和多室组合形,结构具有典型性,多室由两个或多个圆形的组合形式,单室房址多有台阶或门道。这一新颖的发现,为泾河流域仰韶文化房屋类型和聚落形态研究增添了珍贵资料。”赵旭阳告诉记者,遗址里的25座战国秦墓包含有多种文化因素,秦文化因素占主导,如竖穴土坑、屈肢、西首葬,随葬陶器中的联裆鬲、罐、盂、陶俑等皆表现出明显的秦文化特点。   据了解,战国中晚期的小型秦墓中直肢葬快速增加,屈肢葬,也就是下半身弯曲的埋葬方式随之减少,屈肢度也更加松弛。而年代集中于战国晚期的谢家河秦墓,所有墓葬均为屈肢葬,且四肢蜷曲特甚。同时,战国时期秦墓的棺椁制度逐渐简化,但谢家河25座竖穴土坑墓中有24座墓为一棺一椁,形制较为统一,有的椁室还设有侧板,未作简化,这都是该墓地的特色。特别是墓葬中所出土的战国小陶俑,与秦始皇兵马俑形制类似,都有侧向的“发髻”,这是很有意思的,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另外,谢家河东汉墓葬发现有用石板铺设墓底、墓壁和封门、封顶的石板墓,具有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石板墓主要分布于欧亚草原的东部,谢家河石板墓的发现将其分布范围南移至泾河流域,同时墓葬中还发现琉璃器,为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增添了新证据。 记者 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