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用的“红药水”和“紫药水”去哪了
日期:01-08
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因磕磕碰碰导致外伤,许多“70后”“80后”“90后”,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慎跌倒,膝盖或手臂上破皮流血,这时,家长往往会急忙找出一瓶瓶红色或紫色的药水,小心翼翼地涂抹在伤口上,伤口周围也被染得红红紫紫的,颜色几天都不见消退。可现在,“紫药水”和“红药水”则是“成年人的童年记忆”,已经“过时”了。这是为什么呢?红、紫药水去哪儿了?
1月7日,记者采访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剂科医师杨红了解到,曾经,“红药水”“紫药水”对于皮肤擦伤和溃烂的治疗效果确实很好,但是它俩缺点也不少。“红药水”,即汞溴红溶液,由2%红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剂构成,适用于小面积皮肤损伤,但穿透力有限,易受有机物和碱性环境影响,抑菌消毒效果不稳定;使用后皮肤被染色,也会影响对伤口的观察。另外,汞成分有害,过量使用或在深大伤口上使用可能引发重金属中毒,且汞离子对环境和敏感人群有害。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注销部分“红药水”药品注册证书。
“紫药水”,即甲紫溶液或龙胆紫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皮肤和黏膜消毒防腐剂,含三苯甲烷类染料,可治浅表创面、溃疡及感染,如小面积烧烫伤。“紫药水”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但对革兰氏阴性菌及较深和化脓伤口效果不佳;着色强同样会影响创面判断及后续治疗,且有潜在致癌风险,虽然没被注销,但如今临床上也很少使用。
既然这两大治疗外伤的“神器”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该用什么药物来处理伤口呢?杨红说,如今外伤用药推荐碘伏,碘伏又称为聚维酮碘溶液,含碘量在0.5%~1%左右,与碘酒的区别在于其溶解于水中而并非酒精中,刺激性小。“很多人觉得处理伤口应该用酒精消毒,但75%酒精一般不用于表皮缺损的创面上,酒精刺激性大,会导致伤口疼痛或疼痛加重。”杨红说,碘伏对细菌、病毒、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还可用于烧烫伤、刀伤、擦伤伤口的消毒。目前,市场上有单包装的碘伏棉签出售,只需将棉签上有标记的一端折断,碘伏即可流入棉签的另一端,方便而实用。 记者马相 实习生师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