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货集市吸引许多市民游客 记者 王健 摄
踏进腊月门,年味铺满集。
1月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恰逢“全国非遗年货大集”汇聚于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南广场,赶年集、备年货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幅热气腾腾的生活图景。
熙熙攘攘的人流里,身着汉服的姑娘们云鬓高耸、环佩叮当;挑担的货郎在人潮里穿梭;集市摊位里摆满了各色美食及工艺品;吹拉弹唱的艺人们在集市中助兴……百余种非遗好物,成为这个腊八节里最引人瞩目的主角。
小小盘扣蕴藏大风景
全国非遗大集荟萃天下美食、八方好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围在荷包刺绣前观赏,被彩色的烧麦吸引,在虎头帽、木版年画、棉絮画、庆阳香囊前合影……夜幕降临,各色美食升腾起袅袅烟火气,是这个腊八节里最美的风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星空中,非遗手工盘扣可谓一颗别具一格且璀璨的明珠,这是技艺娴熟精湛的手工艺人精心打造的心血之作,具有明显的长安风物特色。
据了解,工艺大师韩庆华老师带领的制作团队,结合当代文化与时尚,汲取丝路、长安等诸多元素融入设计,将长安一草一木、长安纹样、长安博物馆馆藏等元素衍生制作出非遗工艺原创手工盘扣系列。
记者看到,巳巳如意蛇形盘扣,线条婉转,寓意吉祥如意,承载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宝相花盘扣是大唐盛世的理想之花,是圣洁的象征,寓意一切美好期盼……这些盘扣,将传统纹样精髓凝于方寸之间,在衣襟上绽放古典之美。
最令现场无数观众惊叹的莫过于唐仕女造型盘扣,以细腻工艺勾勒轮廓,每一粒扣子都像一位萌萌的唐朝仕女,仿佛回到了大唐盛世;而石榴花盘扣元素耳环,栩栩如生,重现大唐芙蓉园的繁华盛景。
螺钿技艺回归唐代宫廷遗址
螺钿技艺来源于大海,最早可追溯至商代,后兴盛于唐代宫廷。螺钿器繁复的制作过程,在中华工艺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集市上,一件从唐代宫廷流传至日本正仓院的螺钿铜镜复制品吸引了观众惊叹的目光,大家无不感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绝伦和历久弥新的魅力。
现场的一位民俗专家表示:“任何一位了解螺钿工艺的人,都会被先辈们的智慧深深震撼。”
针绣里的大千世界
年货中除了美食、美器,更离不开绣品制造的新衣、新帽和新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庆阳香包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纹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
据庆阳香包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介绍,香包以丝绸、锦缎等布料、香料为基础,以及源于庆阳的传统纹样,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比如,设计制作的两款龙头帽,不仅是对庆阳香包技艺的致敬,更是对中华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帽体突出龙头的独特造型,尽显龙的霸气与神韵。
“我始终坚信,创新不能丢掉传统,不能失去根基。这款龙头帽,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创新的探索。”刘兰芳坦言。 记者 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