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以下便是洞藏区 工作人员修补古籍 工作人员对修复的古籍进行压平 工作人员将古籍扫描存档 受损的古籍被修补完整 展览展出的古籍 馆内浮雕体现版本的意义 保藏中心陈列有大量文献 观众观看馆内古籍展 采用显示屏进行版本动态展示 圭峰山下的西安国家版本馆 近日,西安国家版本馆举行了一场媒体开放日活动。不少记者都是首次走进版本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探索其中奥妙。 “版本馆南依秦岭,北望长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领衔的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专家团队担纲设计,按照‘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的建筑思路进行建造。”工作人员介绍。 何为“版本”?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工作人员表示,“版本”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指古籍的刻本、印本、写本等。国家版本馆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全局视野和中华文明典籍资料版本收藏工作实践出发,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字符号、文脉信息的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资源都纳入版本范畴,涵盖中华古籍、甲骨简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碑帖拓片、方志家谱、雕版印章、档案文书、影音影像、现代出版物等。可以说,版本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脉,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是中华文明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信证。 自2023年1月至今,西安国家版本馆共征集各类版本17.7万件,所征集版本种类多、地域广、质量高。其中有以《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为代表的正式出版物6.1万册;以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版一印为代表的革命文献607册;以宋刻元明递修本《魏书》、羊脑笺泥金藏文写本《大般若经十万颂》等为代表的历史文献622册/件;以秦代铭文砖、唐卡、手稿、证章等为代表的实物版本2689件;以西部电影海报为代表的具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印刷型版本336件;以摩纳哥秦俑展邮票为代表的邮政版本88件;以王莽时期小泉直一为代表的金融版本119件;以民国时期至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火柴厂火花及各地烟厂烟标为代表的轻工业版本11.2万件;另外保藏有数字版面、电子图书等约8.5TB数字资源。 盛世修文,典籍永存。版本征集方式为捐赠或寄存代管,征集工作目前还在持续进行。有意为版本馆“献宝”市民可登录“西安国家版本馆”小程序,了解捐赠详情。 文/记者拓玲 图/记者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