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石头与桃花》五则

日期:01-04
字号:
版面:08 长安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西 西      文体练习   《文体练习》(又名《风格练习》),是法国作家雷蒙·格诺(1903—1976)写的小说。从作品的名字看,可以知道,这个小说主要不是写什么故事。虽然,情节仍是有的,人物也有,时间、地点都齐全,但那些都不重要。作者的目的是想展示“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   格诺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一九五九年发表的小说《莎西在地下铁》(又名《扎齐坐地铁》),因为新浪潮的名导路易·马勒将它拍成电影。《文体练习》的内容很简单,几行就可以写完。话说叙事者(“我”)乘搭公交车,在车上见到一个男子和身旁的乘客争吵,又火速抢占座位。稍后,叙事者在另一车站又见到这男子,男子的同伴建议他在风衣上多加一颗纽扣。   脾气暴躁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争执、纽扣,都是芝麻小事,甚至各不相干。总共两小段、八行字,其实算不得情节,很难写成小说。那么,如何衍生、变化成二百多页的一本书呢?那是作者从起首的八行字发展的结果,作者用不同的方式,延伸出九十九则故事,仿佛写作的练习,不同文体的练习。这八行字,是限制,也是挑战。这令人想起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的做法,每次重复又写多一些。不过同中有异,格诺是同样的材料,却尝试不同的烹调。   我觉得全书非常有趣,读了也练习写一篇,向这位前辈致敬。他写了九十九则,我呢,会写六则。六则,大概也够了。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样的物事,即使芝麻小事,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个歧异、分裂的社会。这样说,并没有贬义,换一个说法是:多元。“怎么写”与“写什么”,毕竟是一个银币的两面,只是游戏的时候,有人选公仔,有人选字。   从前   这条街的楼房,楼下都是商铺,楼上全是住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感到满意,因为楼下有两间茶楼、两家银行、一间邮局、两间超市。还有一间诊所、一些其他的小店、饭馆。可以自成一个自足的小区。而且街道相当宁静,很清洁,行人道上隔十来步就有一棵树,数数,一共十棵。   街头还有一间凉茶铺,养了一只波斯猫,纯白色,圆头宽脸,喜欢坐在凳子上,性情待考,年龄?看它大帅似的胡子,应该也不小了。街尾有一间洗衣店,也养了一只唐猫,啡黄色,虎斑纹,年轻得多,喜欢坐在门口,很乖。看了麻雀,只是兴奋地、凝神地注视,并没有走出扑打。   当下   这条街的楼房,楼下都是商铺,楼上全是住宅。住在楼上的居民大多都不满意,因为两家银行都不见了,一里外才有两个自动柜员机。   楼下两家茶楼,不再接待街坊,只服务一团一团的访客。旅游车一车一车驶来,堵塞了街道。诊所关了门。街前街尾的小店变成五间巧克力店、三间药妆店,专卖政府注册免税正药云云。社会是应该进步、向前的,一个酒楼老板说,你不能改变潮流,那就改变自己吧。   游客簇拥,来了又去,遮蔽了街道,行人都只好走到马路上去。街道非常肮脏,满地纸屑和烟蒂。空气污浊,喧声四起。楼下的管理处都贴上温馨提示:请勿堵塞门口,给我们一条生路,让我们通过。洗衣店的玻璃橱窗上贴一告示:内猫甚恶,伸手弄它,后果自负。   叙事   这条街的街头有一间凉茶铺,养了一只乳白色的波斯猫,扁鼻扁脸,两道泪痕,其貌不扬,近白者痴,一副九品芝麻官模样,常和茶客平起平坐,朦然对望。叫它阿宝,它好像听到,又好像没有。   街尾的洗衣店,养了一只短毛啡黄色猫女,生得眉清目秀,个性温驯,名叫芝芝。路过时与它对望,芝芝,它会文静地眨眼,非常友善。恶猫云云,全因新闻报道,某店有游客母子入内,不知何故,小孩见猫就拖它的尾巴,被猫转头咬了一口,妇人向店主索偿三十万。   电台的新闻记者访问过妇人,她整理一下头发,说,赔钱事小,小孩担惊受怕事大,难保不会产生噩梦,影响他的成长,难道畜生比人更重要吗?   意识流   凉茶铺的白猫,性别不详,一味痴肥,终日睡在一张凳上,一动不动,也不作声。茶客偶然逗它,它也不理睬。它可会内心独白?我不喜欢凉茶的气味,我又没有感冒;不过也惯了,还有什么惊喜。当它抖着小腿做梦,谁知道它会梦见什么。白鸽、鲑鱼、小狗、和尚、春天。   意识流?洗衣店的芝芝最拿手,虽然它不知道何谓内心独白、何谓意识流。它完全不会分别。它又不是第一只不会分别的猫。它在地上伸一下懒腰,霍地跳上桌子,呆了一阵,不记得想做什么,忽然又跑到门口,站定,怎么在门口了?门外除了一棵枝叶稀疏的树,久已没有来访的麻雀。它竖直耳朵,好像听到一棵树在惨叫。一个月之前、两个月之前?一辆给超市送货的货车,把其中一棵树撞倒了。   《石头与桃花》,西西/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