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图书馆新馆外景 受访单位供图
灞水之滨,写满诗意长安的“书页”缓缓展开。备受关注的文化惠民工程——坐落在长安书院的西安图书馆新馆将于1月开馆,不仅为古都增添一抹文化亮色,还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成为全新文化地标。
作为2024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为民实事文化惠民工程,长安书院、西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等一批文化项目,目前全部按时序进度完成工期,并将于近期对外开放。
2024年12月25日,记者走进西安图书馆新大厅看到,正在调试的导览机器人四处行走,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功能区划和服务;数字可视化系统大屏呈现图书流通量、阅读排行榜、读者到馆人数、近期活动预告等多种数据;盘点机器人进行图书清点,让读者随时掌握图书的最新位置信息……
据悉,西安图书馆新馆地上五层、地下二层,设计藏书量3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同时,新馆加强了专题文献配置,聚焦周秦汉唐文化、秦岭生态文化、黄河文化及西安地方文献的补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完善馆藏体系方面更进一步。
2024年12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的西安大剧院音乐厅,迎面而来的艺术气息令人惊叹。音乐厅坐席数约为1300个,环绕于舞台四周,创造沉浸式的立体视听空间,可满足大型交响音乐会、室内音乐会、民族音乐会、视听音乐会等各类音乐盛会需要,是将传统元素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的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建筑声学空间。
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安大剧院音乐厅、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图书馆新馆均已按计划完成硬装、设备调试、验收等各项工作,近期陆续对外开放后,将作为试点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坚持资产国有,充分发挥市场化服务作用,通过委托运营、联营、代管等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和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同时,积极构建文化综合体模式,将多种功能相近的公共文化设施整合起来,构建新型文化综合体。有力推动文化设施运营模式创新,打造文化新场景,促进文化新消费。
记者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