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冬季还在“趁热吃”?这个习惯要改改

日期:01-02
字号:
版面:06 热搜榜·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趁热吃”,这句在饭桌上常常听到的温馨话语,如今却被健康研究敲响了警钟。有研究指出,长期食用温度超过54℃的食物,可能会悄然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这一警示对于我国这个食道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而言,尤为关键。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明确将高于65℃的食物及饮品列为潜在致癌物,这意味着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高温偏好,或许正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置于疾病的威胁之下。   61岁的李奶奶一直热衷于食用热烫食物,偶尔出现的咽部及胸骨后不适,并未引起她的重视,饮食习惯也未改变。直到十余天前,一碗热烫饺子引发了胸骨后烧灼感伴吞咽不畅和食欲欠佳等症状,李奶奶这才急忙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胃镜检查显示李奶奶的食管表面凹凸不平,血管结构紊乱,病理活检证实为食道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病灶发现较晚,李奶奶已错失内镜下治疗的机会,只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为“趁热吃”的习惯付出了沉重代价。   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韩霜介绍,从医学原理上讲,人体食管黏膜虽具备一定的温度耐受能力,但并非毫无极限。当食物温度超过65℃,如热茶、热汤、热粥等,食管黏膜会遭受直接烫伤。偶尔的烫伤,黏膜尚可勉强自我修复,但频繁地“趁热吃”,则会使食管黏膜陷入“受伤-修复-再受伤”的恶性循环,为食道癌的发生创造条件。韩霜说,相关研究数据显示,54℃的热刺激会激活促癌通路,推动食道癌的发生发展;长期饮用超过60℃茶饮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更是会增加41%。   然而,食道癌的诱发因素并非仅仅局限于食物温度。韩霜提醒,长期吸烟、酗酒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以及酒精,都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与损害,与热损伤形成协同作用,加速病情发展。此外,长期食用腌制、霉变食物,其中所含的大量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同样为食道癌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尤其冬季,很多人喜欢“趁热吃”,为有效降低食道癌的发病风险,韩霜建议大家改变“趁热吃”的习惯。在日常饮食中,等待食物冷却至40℃-50℃左右再食用,既能享受美食口感,又可保护食管黏膜免受高温伤害。同时,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减少腌制、霉变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取量,全方位维护食管黏膜健康,提升身体整体免疫力,远离食道癌的潜在威胁,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 记者马相 实习生师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