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西安晚报

2025 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

日期:01-01
字号:
版面:05 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工作人员林海聪   岳凡彭正在在车间里忙碌   鲁星星正在准备餐具迎接客人到来   施工人员在作业面上忙碌着   宋杰博士(右)在实验室与研发人员讨论   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组织高素质农民开展田间培训      以实干实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回望2024年,全市上下锚定奋斗目标,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前行,打开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创新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风险防范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新突破。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干字当头,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行稳致远。   杨斌鹄      营商环境   “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12月30日,在西安市未央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工作人员林海聪早早来到岗位,身着制服、面带微笑,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位办事群众。   上午,家住未央区笃信路的申先生神色焦急地来到窗口,准备为新开的诊所办理手续。然而面对繁琐的注册流程和众多的材料要求,他感到无从下手。林海聪见状,立刻热情地起身迎接,耐心地听完申先生的诉求后,贴心地打印出“牌匾标识审查登记事项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单”,将复杂的流程拆分成一个个清晰易懂的环节,逐条进行讲解和补充。   “您在陕西省政务服务网搜索牌匾标识审查登记业务,将门头牌匾效果图、实景图,尤其是产权证明,按照流程在线提交。”在林海聪的耐心指导下,申先生原本以为要去好几个窗口、跑好几趟手续,没想到只需要在线提交几份缺失的材料,1个工作日就能拿到。“在一个窗口,跑一趟下来就能拿到新牌匾,真是省心。”申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结合未央区实际,我们不仅完成‘一企一档、一人一档’数据库搭建,打通了养老、医保、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领域审批系统,还率先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延伸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街道层级全面承接落实,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林海聪介绍,自未央区推行“一窗受理”模式以来,不仅实现了731项事项“全市通办”、389项事项“跨省通办”跨地区办理,还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专区+专窗+专员”模式,实现省市2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下线上同步办理,推进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目前,“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二批8个重点事项正在积极落实中,涵盖了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安居、就业、教育等多个方面。未来,“高效办成一件事”还会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落地见效,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   文/记者 闫鑫 图/记者 雷伟东      产业一线   车间里攻难关 行家里手挑“大梁”   临近新年,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铁路电缆车间里一派“热辣滚烫”的景象。伴随着年底订单交付进度的推进,车间里更加忙碌。大大小小、规格不一的电缆遍布厂房。   在寒冬腊月时节,面对这些电缆,记者不禁好奇发问:“这些在户外铺设的电缆不怕低温受冻吗?”   “我们的电缆,从结构设计上满足低温使用的要求,护套层所选用的材料可以有效抵抗外界腐蚀,包括低温雨雪天气的考验。”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铁路电缆车间生产科科长岳凡彭捏起身边的一根电缆,十分自信地说。   十年前,22岁的岳凡彭从部队退伍,背着行囊来到了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这十年间,扎根线缆行业一线的岳凡彭,亲身见证了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推动技术革新、产品迭代的“创造者”。   针对车间久攻不下的“偏心”问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攻下难关。针对出胶量控制问题,他翻阅资料、梳理数据,与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试验,如今产品已能够做到偏心度误差在10%以内。   凭着锲而不舍的劲头,他的技能水平迅速提升。近几年来,他带领着班组先后完成了“一带一路”中老铁路项目、雅万高铁项目、赣深高铁项目、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项目等重点项目,创新通过“跨岗生产”“瓶颈工序专项突破”等方式,先后完成约20余项小改小革,有效解决十余项工序生产“卡脖子”问题,实现车间综合生产效率提升近20%,助推铁路电缆车间2024年单月产值超4000万元,突破历史新高。   提及新年计划,在2024年“西电杯”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二类大赛)荣获大赛第一名的岳凡彭向记者表示,新年要继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向成为线缆专家的目标继续出发。   文/记者 刘骁华   图/受访单位提供      消费市场   新场景新业态 红红火火迎新年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陪顾客一起迎接2025年的到来。”12月30日上午11点,中贸广场的瑰火火重庆江湖菜馆门前,“福”字布景十分醒目,店长鲁星星正在检查门店情况。重庆人鲁星星今年依然是在西安,在门店和大家一起迎接2025年元旦。   走进店内,新年的氛围扑面而来,红灯笼、美好的寄语搭配着热辣江湖味的重庆菜,有一种红红火火的感觉。“我们门店的回头客非常多,不管朋友小聚还是日常工作餐,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美食和场景。”鲁星星说,现在很多人就餐讲究氛围感,也非常重视新年的节气,我们提前对店内进行了美陈,希望进店顾客能有一种新感受。   像瑰火火重庆江湖菜馆这样的商家,在中贸广场还有不少。记者走进其中,能感受到这里商业氛围浓厚和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带来的消费力。“我们汇集了大型超市、潮流服饰、特色餐饮、亲子游乐、文创手作、教育培训、影音娱乐、健身运动、电子竞技等主题业态,同时积极打造‘夜食’‘夜购’‘夜娱’‘夜演’‘夜游’‘夜宿’等夜经济氛围。”中贸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里不少特色餐饮、潮流酒吧、KTV、电竞馆、台球娱乐等文化业态经营持续至凌晨,已经成为西安市人潮聚集的夜经济消费区。   文/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图/记者 郝钟毓      项目建设   建设数字园区 注入澎湃动力   岁末年终,位于幸福林带金融商务版块的百度智慧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各类机械设备高速运转,身穿马甲、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有的在拆卸模板、有的在绑扎钢筋,有的在测量放线……他们分布在各个点位,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当前项目1号楼15层顶板刚刚完成混凝土浇筑,体验区室外景观完成80%,工人正在进行后续工作。”陕建五建集团项目生产经理侯建业介绍说, 自开工起,项目部着力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资源,科学安排多作业面同步施工,截至目前项目建设进度如期推进。   据悉, 作为市级重点产业项目,百度智慧中心项目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AI研发”等新技术,引入百度搜索服务、导航服务、社区服务、移动服务等七大业务板块,将打造成为以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商务服务为主的西部一流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该项目的建设,意味着西安全面打开了互联网技术应用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发展空间,树立起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典范。未来项目投产后,预计能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年产值40亿元以上。   “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加速推进高能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将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用自己的力量为西安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侯建业说。   文/首席记者 龚伟芳   图/记者 王健      科研团队   突破微显示领域的更多技术瓶颈   12月29日清晨,赛富乐斯技术副总裁宋杰博士身穿实验服,正专注于实验室中的显微镜旁,与工程师王进勇就测试结果展开讨论。实验室内,仪器的微光与显示屏的测试画面交相辉映,团队成员围绕设备展开讨论,每个人都神情专注。这一天,他和团队正在进行单片全彩Micro-LED微显示屏的关键技术攻关。   Micro-LED微显示屏的全彩化、亮度,以及生产良率表现上的突破,是团队今年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推动赛富乐斯技术优势进一步深化的重要课题。   回首过去,这一年对赛富乐斯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宋杰介绍,公司基于量子点直显技术的(商显)大屏正式进入市场,并实现了超千平方米的落地,成功应用于全球超15个项目,涵盖会议室显示、指挥中心等多个场景,为行业树立了应用新标杆。在小屏领域,单色小屏的研发成果也斩获了客户订单,并成功导入了AR等新兴产业需求中。这一系列成果展现了赛富乐斯在量子点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和产业化能力。   新的一年,赛富乐斯将以“坚持技术原创,坚持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宋杰表示,公司将充分借助创共体的支持,突破微显示领域的更多技术瓶颈,包括在全彩化和小型化方向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推动量子点技术的创新升级。同时,赛富乐斯还计划借助秦创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持续强化供应链协同和市场拓展,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落地更专业、更先进的显示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为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展望新的一年,宋杰博士信心满怀,“我们坚信,赛富乐斯将在量子点Micro-LED领域实现更多技术突破,继续引领行业前行。” 文/图 记者 关颖      乡村振兴   岁末守田人厚植田野新希望   冬季的长安区神禾塬,风中带着寒意,拂过广袤的麦田,大地宛如盖着一张偌大的绿毯。   12月31日,记者在这里看到,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副站长张毅正带着一批高素质农民开展田间培训会,大家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勾勒出一幅质朴而充满力量的画卷。   岁末之际,“三农”工作者的脚步未曾停歇。站在田埂上,张毅望着眼前大片绿油油的麦苗,眼神里满是关切。“这麦苗啊,就像咱的娃,得用心疼着。越冬,得盯紧。”张毅一边说,一边俯身查看麦苗的情况。   他轻轻拨开小麦叶片,仔细端详着,嘴里念叨着苗情分类的标准。“这种分蘖齐整、长得壮实的,就是一类苗、二类苗,要是地里墒情差些,就得赶紧给灌冬水,让麦苗过冬不遭罪。那些还没分蘖的三类苗,就得小心照顾着,这冬灌可得谨慎,别伤了苗子。”   不远处,新安装的智能化灌水设备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这是科技助力农业的见证。张毅看着这些设备,眼中满是欣慰,他说:“有了这些,浇水施肥能更精准,麦苗也能长得更好。”   谈到新年的期盼,张毅朴实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他说:“就盼着新的一年,麦子连续实现丰收。”   在岁末的时光里,一大批“三农”工作者默默守护着田野,守护着丰收的希望,也守护着农民们的幸福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那充满希望的新年。   文/图 记者 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