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野的年轻人成为乡村振兴新变量
日期:12-31
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咸新区大王街道、马王街道,在田间地头看到了一步一个台阶转型的职业农人,“联农助农”帮助菜农打开渠道的“新农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返乡创业青年。
马蒙蒙和李刚返乡创业的故事,恰是当下众多返乡青年的生动写照,我们看到了“新型高级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
曾几何时,回不去的乡村,不仅仅是“意难平”的文化表达,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困境:年轻人口的持续外流,乡村日益老龄化、空心化,进而陷入螺旋下降的恶性发展态势。然而,时移世易,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以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有别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年轻人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近年来,出于对土地的深爱,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在外闯荡的见识,回到乡村。种粮、发展产业、开办民宿、创立工作室……火热的创业实践,不仅为个人找到了发展良机,更为乡村注入了不一样的发展活力。
不久前,本报“咱们村里见”专栏记者深入西安市多个区县,倾听青年奔赴“希望的田野”创业的故事,不论是像候鸟一样回村里上班,还是借助先进技术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或是传承非遗凭借创意脱颖而出,年轻人的积极加入,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独特的魅力,也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返乡青年,已成为乡村振兴中令人欣喜的变量。要把因“乡愁”归来的年轻人长久地留住,需要我们在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精心谋划、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些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