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下单” 让“菜园子”直通“餐盘子”
日期:12-31
李刚(左)和张董在大棚里捆扎蔬菜
一端是田间地头,农民的果蔬、农副产品需要拓展销售渠道;另一端是新区住宅,居民买菜难、买菜贵。如何让“菜园子”直通“餐盘子”?在西咸新区走访过程中,记者不断听到“西咸农XIAN”这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及便民小程序,居民在上面“一键下单”,就可以买到新鲜便宜的果蔬,乡村的田间地头也因此加入了更多新农人。
“联农带农”帮助菜农打开渠道
与马蒙蒙相同,沣西新城大王街道的鑫锦华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入驻了“西咸农XIAN”平台,合作社监事长李刚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大王人。他曾在深圳上过班,跑过运输,2018年回到老家,在村委会当过文书。李刚坦言:“种菜是村子的传统产业,包括我自己父辈亲戚们也在种,可在村里时间越长,越发现菜农的辛苦,往往费心费力,收入还低……”
如何打破这种困境?李刚开始尝试着自己找出路。
2019年李刚与同村人张董、张元等成立合作社,“一开始也是种菜,承包了8亩土地种上海青、菠菜这些叶菜,一种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没销路。”李刚回忆,“凌晨4点起来去菜园子里割菜,割完拉到咸阳新阳光市场销售,往往大部分都卖不完,菜又放不住,多出来的只能倒掉,要不就是卖给收购商,但价格被压得很低。”
问题没解决,不能轻言放弃。是不是规模还不够?第二年,合作社流转了更多农村闲置土地,之后,李刚一共种植了50亩地的菜。“有了量之后稍微有了点话语权,我们开始安排专人到西安的欣桥市场、胡家庙市场及宝鸡、商洛等地开拓销路。”李刚介绍,“最关键的还是2022年,在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与大王街道的指导下,陕西西咸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咸城乡”)、西咸新区沣东生态水务环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沣东生态水务”)工作人员来到合作社考察,在认可蔬菜品质后,帮助我们先后与大型超市、线上卖菜平台、餐饮集团等以‘联农带农’的形式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销路终于打通,菜不仅能卖出去了,还卖上了价格,合作社也转变思路,专心做渠道。菜农无需再起早贪黑割菜、卖菜,每天中午或晚上来合作社送菜即可,合作社会将菜集中发出去。“以前菜农自己开车卖菜,冬天早上天都是黑的,路上偶尔会出事故,卖给外地收购商,有时还收不回钱,如今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李刚笑着说,“为了保证菜品质量,合作社设立了农残检测站,对每批菜抽样检查、张贴蔬菜承诺合格证,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知道菜来自哪里。”
便民小程序让居民买到放心便宜菜
如今,合作社已拓展到社员15人,带动周边菜农320余户,每天以订单式向本村及周边菜农订货,帮助本村及周边菜农年销售蔬菜约2300万公斤,大大提高了菜农的收入。
“西咸农XIAN”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正是由帮助合作社打开销路的西咸城乡与沣东生态水务联合建立运营,2024年9月份进一步推出社区便民小程序。“都是在做渠道,帮助农产品找销路。”西咸城乡旗下子公司西咸新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娟介绍,通过“联农带农”,创新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已帮助了500余户种植户销售叶菜、草莓等各类农产品,助农增收数百万元。“西咸农XIAN社区店”则是在推动优质农产品进社区活动,采用“基地直采+社区直供”的零售新模式,让农家“菜园子”直通市民的“餐盘子”,也让“种得好”变为“卖得出、卖得好”。
家住沣西新城招商雍景湾小区的居民王佳俊已经习惯了线上订菜的买菜新模式,“小区周边没有大型菜市场,买菜选择少,很多还不新鲜。现在前一天在小程序下好单,第二天小区团购‘团长’就会通知定时来领菜,‘团长’也会在群里推当天上线的新鲜品类,果蔬品质大家有目共睹,买的人也越来越多。”王佳俊说,“由于需求量太大,下一步小区还会在公共地下室专门设立‘西咸农XIAN社区店’便民服务点,买菜取菜就更便利了。”
王佳俊买到的果蔬,来自马蒙蒙的草莓园,也来自李刚的合作社。李刚有感而发:“以前村里种菜的都是长辈一代,如今每天在地里忙活的多是‘80后’‘90后’,返乡创业已经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新选择,收入不比在城里上班差,还能照顾家人。”
村民世代耕耘的田间地头已经孕育出新希望。
文/图 记者 冯晓瑞